青春岁月 无怨无悔
——入伍五十周年纪念
铁十三师钟佩君
时间如流,光阴似箭,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走了岁月的痕迹,却留下了成熟和智慧。
1974年12月,正值青春年华的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参军来到首都北京铁道兵第十三师,加入铁军行列。先后参加了沙通(京通)铁路,京承铁路双怀复线的建设。期间还参加了唐山大地震密云水库白河主坝的抢险和天津碱厂抗震救灾的战斗。
如今再回首那段光荣历程,仿佛昨天一般,记忆犹新。那些年的我们,怀揣梦想,满腔热血,活力四射,共同谱写了属于青春的美好篇章。近十年的军旅生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生活,铁路施工的艰苦磨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严峻考验。让我牢固地树立了理想信念,懂得了吃苦耐劳,明白了无私奉献。真正领会了铁道兵精神的内涵,从而激励我不断努力,专心致志,勇往直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沙通(京通)铁路建设中,部队承担打通沙通(京通)线重点工程之一、3034米长的北京密云梨树沟隧道的艰巨任务。一年来,我们天天钻山洞、打隧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掌子面上,打眼放炮,掘进成洞;衬砌平台,立模浇铸,步步推进。就这样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夜以继日,连续不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隧道的贯通和建成。本人多次受到嘉奖表扬。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唐山瞬间夷为废墟,并波及北京天津地区。北京密云水库白河主坝受到重创,大坝出现局部滑坡,情况万分危急!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战斗! 我们铁十三师六十二团受命作为先头部队,从四面八方齐集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投入抢险救灾。全体参战官兵冒着大雨,顶着余震,忘记疲倦,挑战极限,连续战斗三个昼夜,实现了“人在大坝在,誓与大坝共存亡”的钢铁誓言。保住了密云水库白河主坝的安全,保卫了首都北京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中央军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9月中旬,部队又接到命令,远赴天津,驰援天津碱厂抗震救灾。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全体参加抗震救灾的指战员,发扬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住的是透风的帐篷,吃的是“二米饭”,睡的是铺在石碴上的铺板。每天置身于泥浆中,不顾天寒地冻,不顾满身污泥,不顾臭味刺鼻,只凭双手一锹一锹地铲起废渣装袋,然后一袋一袋地装上汽车运走。就这样,急! 天津碱厂之所急;想! 天津人民之所想。没日没夜地连续奋战7个月,直至1977年4月,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再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完成天津碱厂抗震救灾任务后,部队返回北京,我们连安排在昌平县上西市石碴场,为沙通(京通)铁路生产道砟。石碴场双层作业,险象环生,我们坚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指战员们为了抢进度、夺高产,白天拼命干,晚上加班干。我也多次血洒装碴平台,而且险些光荣牺牲在石碴场上,荣立三等功一次。
短短几年,我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士兵,提拔为青年干部。之后,又由基层连队上调部队政治机关工作。最后于1984年1月1日,有幸成为告别军旗,撤出军队编制的光荣铁道兵。
1987年7月,我从中铁十六局一处调回原籍广东韶钢工作后,我仍然保持部队的光荣传统和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从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获得单位党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好评。历任广东省韶钢集团公司组织部科长、副部长、部长。为韶钢集团公司党委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韶钢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被韶关市评为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先后两次出席韶关市党代会;连续两届分别当选韶关市浈江区和曲江区人大代表。

作者五十年前戎装照

作者近照
在纪念入伍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感慨万千,深深地体会到:当兵是我青年时代的理想追求;当兵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它让我经受了磨砺,接受了考验,懂得了责任、担当和奉献。我将永远铭记这段经历,并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感到无上光荣和无比骄傲!军旅生涯,虽然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而且受过伤、流过血甚至险些光荣牺牲。但是,我始终如一,初心不变,无怨无悔!
槛外人 2025-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