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跷彰显齐文化元素
石广东
2025淄博民俗展演大荟和2025年周村区元宵节民俗展演,周村长行艺术团表演的非遗高跷,彰显齐文化元素,一个个地方历史人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演绎,受到人们欢迎与称赞。


64岁的长行高跷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人称高跷奶奶的刘爱琴,以可爱的媒婆形象、滑稽的动作表演领队出场,把扮玩活动推向高潮。

面对记者,她抑制不住兴奋,激动地说:“今年的高跷人物都是宣传我们当地的文化,演员有两个年龄大点,我10后的学生都培育出来了;最小的,是我8岁的孙子也踩两年了,代代相传的文化我不能丢”。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带着他的学子们手持《聊斋志异》缓步走来,让人感受到文化淄博的深厚底蕴。

云雾中走来的“小狐仙”,俏皮可爱。
张钰那俊俏的模样,细腻的表情、灵动的步伐将“小狐仙”演绎的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间尽显独特韵味。

长行高跷第五代传承人张钰被《淄博日报》称为重磅回归的演员,她脚步轻盈,姿态优雅,时而俏皮地眨眨眼,时而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她不断挥动双手:向大家拜年。
面对记者采访,张钰说:“累并快乐着,很幸福;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心甘情愿的。我会跟随我妈的脚步,继续把咱们的高跷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我一定会一点一点去做,结合我们本土的民间故事,用我们高跷的艺术形式演绎出来,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我们淄博高跷、五音戏、聊斋故事这些所有的传统文化。只要让更多的人能关注着我们非遗文化就是最好的。”


刚满13岁的周村二中初一学生李振赫激动地说:“我特别喜欢,我特别激动、传承非遗、非常开心。我很高兴能登上2025年元宵节扮玩活动大舞台;我扮演的角色是清朝武状元王应统。我想在这次元宵扮玩活动中传承好、表演好;并且在学校好好学习,将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面向欢呼的观众,李振赫开心互动,连连向大家祝福:“武状元给您拜年了,祝新年快乐!”

开创古商城“今日无税”的李化熙,在人们簇拥下走来,展现出旱码头拓荒人的洒爽英姿。

为民造福的《刘大王》登上高跷



《拾玉镯》《小姑贤》等戏曲人物登上高跷


63岁的纪云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深受观众喜爱。

这小伙,演的有模有样。

向观众拜年问好!

9岁小演员崔心妍动作认真,非常可爱。

踩高跷年龄最小的8岁演员、高跷孙子张越迪,是长行高跷第六代传人,已演出两年,他听到锣鼓声就想演,一上高跷就兴奋,不觉累。

团队总指挥、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洪更是台前指挥、幕后服务,事无巨细,劳苦功高。

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山东商报、鲁中晨报、淄博广播电视台、周村融媒体等多家新媒体实时传播。
这场元宵民俗展演中的齐文化元素展现,是对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举措。精彩表演将淄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艺方式展现出来,让更多市民和游客领略到淄博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年元宵节民俗展演,淄博(长行)高跷融入了更多的齐文化元素创意与巧思,用充满文化底蕴的精湛表演赢得观众一阵阵欢呼与欢迎。
全程参与2025年周村元宵节民俗展演直播的新媒体草根视线感慨:周村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周村芯子、舞龙、锣鼓等。通过这些传统节目的展演,熟悉的家乡味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周村人的童年记忆。
融媒体《掌上周村》留评:周村区2025年元宵节民俗展演上,《小狐仙》《武状元王应统》等国庆节目吸睛亮眼。看了踩高跷,蛇年步步高!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沈媛媛在《齐点·淄博》报道:提及“小狐仙”,那绝对是元宵扮玩中最受喜爱的演员之一。它的扮演者张钰如今已经“升格”为孩子的母亲,在传承高跷艺术的同时,张钰也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了年轻人。
沈媛媛还报道:今年元宵节扮玩队伍中,周村长行高跷表演再次成为市民和游客瞩目的焦点。作为长行高跷的第四代传承人,队长刘爱琴多年来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工作,让源自淄博的高跷艺术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并热爱。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