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7191——7210)
张 鹏

7191.位于泰山西南麓的泰山学院,偌大的校园,每年有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学生去后,校园非常幽静。夜晚,我依然按自己的节奏到教学楼阅读,今晚读的是吴宓日记1941年夏秋之交。在一个空空荡荡的五层的大楼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房间内有灯在亮着,灯光之下,悠然自得。与一位民国时期的学贯中西的文人对话,甚感快乐。因为每年有三个月的空空荡荡的校园经历,所以每当置身于人潮汹涌的平时,我的内心深处依然经常盘桓在楼去人空,空空荡荡的校园的情境中,我喜欢这种安静,喜欢这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以及灯下手不释卷的纯粹的书香人生,快乐,自足,自得,自喜。
7192.再有两三个小时,特朗普即将宣誓就职,不想谈别的,我只想说,即使法律、制度、规章再完备,总统的个性,依然对其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总统首先是有血有肉有脾气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机器,他的口头禅、表情、发型、手势、健康状况,一分一秒地影响着其国家以及天下政治风云。
7193.工资与睡眠。正如你不能无端增加工资收入一样,你也无法硬延睡眠。中年人的不安在于,有时想睡却没床没时间,有时有床有时间却睡不着。我估计,拂晓五点左右,全中国,因早醒而痛苦的中年人,应该上亿计。百无聊赖,硬生生睡不着,这是多么大煞风景的事啊!
7194.昨晚微信聊天中,尊敬的J先生恰在超市购买五谷杂粮,他与我一样,都是八宝粥的迷恋者。一年四季,总喜欢把各种谷物粮米熬成不稠不稀的粥,在不冷不热时喝下,品尝到大地和阳光、雨水和清风、虫鸣和星光的深味。当我厌憎了农药与激素渗透的菜与肉,毕竟,尚能在粥中寻觅生命的营养,滋补我焦虑不安的灵魂。我深信,相似的饮食,滋养相近的性情与灵魂。
7195.上个月在京沪高铁上邂逅了一位陌生人,他也在高校教书,副教授,博士。因为彼此陌生,萍水相逢,反而敞开心扉畅谈。此人1976年出生,已任副教授近二十年,屡次因各种原因未能晋升正高,焦虑到如痴如魔。此人听说延迟退休,高兴至极。“延至63周岁退休,至少多出来几次晋升之机”,此人进一步说,总是觉得只要人还活着,哪怕已退休,仍希望有机会晋升。“天知道,机缘、人脉、学术成就很可能姗姗来迟!”我闻之,安慰他,毕竟,世界上还有诺贝尔奖,不需填表申报,只要人活着,就不能说彻底无希望被授予。呵呵,人之功名利禄大欲,居然如此炽烈,罕见!这得需要多强烈的自信和热情,才能保持如此罕见的欲望啊!
7196.今日小年,灶君升天。我把昨天在万达广场购年货时赠给的大红福字用透明胶带粘贴于前几天所购的冷灰色的冰箱侧面,顿时,喜气洋洋。我很爱生活,爱得细致而具体。
7197.那时候,我在念初中,曾祖父还健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我和叔叔、姑姑、堂弟、妹妹们一起欢快地到曾祖父的院子里帮忙打扫庭院。把笤帚绑在蚊帐杆子上,打扫屋内的蛛网和灰尘,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用打好的浆糊,把大红春联粘贴在家家户户的门口。那个时候,曾祖父的后院子里有尚未凋落的青青的月季花的叶子,我采下来夹在《唐诗三百首》的书页间,当做书签。好多年过去了,人过半百,依然非常怀念那个荒凉的乡村以及那份融融的迎春的暖意。
7198.G兄电话中说,在诡诈与套路遍布的现实中,一个纯粹、善良、正直的人居然还能有吃有喝混下去,已然人间奇迹。我常常念及鲁迅先生冷峻的《狂人日记》以及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比喻,那两个字,幼儿园的娃娃都认得,每个中国人,却要用一生漫长的光阴天天去面对和承受。
7199.你眼中的文学常识,可能要难倒一大批普通人。比如,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随机让见到的人在白纸上书写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十之六七的人不太可能完全写对,一字不错。东奔西走,人来人往,没多少人经得起随时随地的考试。
7200.一般而言,有真才实学的人,富有纯粹的书生意气,他们更容易性格刚烈,嫉恶如仇。每遇不公,拍案而起,挺身而斗。因为他们有坚实的能力作为后盾,打铁还需自身硬。相反,那些唯唯诺诺,模棱两可的人,一般是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敢拍案而起的。他们用性格的模糊作为保护色,混迹于是非不分的混沌江湖,无他,仅为稻粱耳。
7201.昨天晚上不到10点,我把手机放置在楼下储藏室的一个茶叶盒子里,之后乘电梯上楼。没有手机的夜晚,我读尼采,读唐诗,改变了过去一味拿着手机刷来刷去的习惯,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早晨醒来也不那么早了,突然之间,发现或许是手机的存在,让我们时刻关注最新动态,形成了这种自我压迫和焦虑,导致了我们的睡眠质量在降低。下一步我将持续地尝试让手机从自己的夜晚消失。早晨七八点钟再打开手机,这样的话,每天手机与自己相伴的时间减少了,或许生活和精神状态会有一些良性的改变。
7202.手机之于我,更多的是一个可以即兴写作与发表的工具,同时它也大大侵略了我的睡眠与平静。
7203.昨天收拾行李包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枚苹果软软塌塌的,流淌出的液体把一双新袜子也给浸透了,我迅速将之清除,把袜子反复清洗了一下。大概在一个月前,我每个周都要出门旅行,书包里放了几个苹果,那最后一枚,可能是最后一次出门剩下的在书包里的,一动不动,在接下来的日子它慢慢烂掉了。我出门一般都选择颜色、口感、个头非常好的苹果,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慢慢吃掉。这枚烂掉的苹果,让我想到了那些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日子,而一旦停顿下来,生活的节奏骤然改变。这枚苹果最后在黑暗的行李包中,在暖气充沛的卧室里慢慢烂掉了,扔掉了这枚烂苹果,仿佛与一段岁月做了切割和清理。
7204.我非常享受整整一栋楼上只有我一个人在灯下阅读时的那种孤独感和在空空荡荡的校园里踽踽独行的那一种独行者的感觉。因为无论置身于怎样茫茫的人海,我觉得,每一个个体的心灵依然是孤独的,索性与自己结伴而行,走在一种无边无际的孤独之中。每年有三个月,我如校园中的天地一沙鸥,尽享一种风烟俱净的纯粹的孤独的况味。远山,树木,历史,文字,星辰,梦幻,是我的伙伴。
7205.时刻认识到自己草芥般的卑微,同时,不忘超越自身的局限,让草叶、草茎、草花在历史时空中摇曳出自己的风姿。
7206.大师需要大年纪,每当念及34周岁自尽的胡河清以及25周岁自尽的海子,我常叹惜他们的才华及早夭。以他们的才气,只要活着,不愁职称,不愁成功,不愁荣华富贵。流星一样划过夜空,只有名字还熠熠生辉,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属于历史清誉,有人属于尘世的泼天富贵。问世间,谁能兼而有之?
7207.昨晚与非常尊敬的老同学通话中,恍然惊觉,大学毕业已近三十年了。我们的子女的年龄,已超过当初我们同窗共读时的年龄,我们都已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大半辈子在辛苦奋斗中饱尝人生的艰难。自己还没忙碌完,子女们的学业事业,又让人牵挂。举世皆然,一代又一代,忙忙碌碌,祝咱们在辛苦中顺风顺水。年关渐近,思念与祝福,愈加深切。
7208.我在中国知网上找到胡河清的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仔细阅读,作者简介上赫然写着,胡河清,196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但非常遗憾的是,胡河清在34岁那年,也就是1994年,就已经绝决地跳楼自尽了。我常常想,为什么名牌大学的工作环境,年纪轻轻的博士学位,才华横溢的个人学术背景,却无法让一个人真正地对生活炽热地爱恋起来,反而要走向无限苍凉的死亡?究竟是什么力量才能让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坚定地活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种巨大的虚无感,可能让胡河清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每天都如坐针毡,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有的时候我也突然想到,庸庸碌碌地活着,享受现世的荣华,或许是太多人的命运;出类拔萃,但是天妒英才,猝然早夭必然是另外一些人的命运。两种命运之间似乎如同火车的双轨,永远平行,没有交集。
7209.春节,不仅是各种年货、物资的集散,更是情感、思维、记忆、性情的迅速集散离合。每当过年的这几天,我都特别地会想起太多的往事,可能过年的意义就在于忆旧话新,在时光的流转当中铭记历史,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人是有记忆力的,而且依赖记忆走向远方。
7210.前几天,特朗普在就职演说当中曾经提到过常识的重要性。潘恩的《常识》一书是美国精神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格外地尊重、维护、普及、敬畏常识;反之,一个社会的灾难,则首先是从无视、羞辱、强暴、轻蔑常识开始的。常识在一个社会生活当中的命运,即是这个社会本身的命运。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