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猜谜趣想
——乙巳年金陵
灯谜,是中文汉字的语言艺术,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娱活动,也可以视为我们的国粹。元宵节的一个传统节目就是猜灯谜。今年元宵节我在南京泰康苏园参加了一场有趣的灯谜活动。
晚饭后,四季花厅早早地坐满了来猜谜的老头老太。主持人介绍了猜谜规则,大屏幕一次发布一个谜面,随即主持人喊出“三、二、一”的口令,大家举手抢答。主持人目光扫视全场指定一位举手人,工作人员上前递过话筒,报出谜底后,大屏幕同时显示谜底,主持人定夺对错送出奖品。全场一片欢呼,掌声不绝于耳,气氛相当热烈。几个谜语猜过,穿插了苏园俱乐部的老人们的歌舞节目表演,这是苏园的保留节目,当然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还有请来的男女青年歌手轮流献歌,歌不熟悉也没有字幕所以不怎么明白唱的什么,但是礼貌的掌声阵阵响起。看得出来,老人们很享受这个节日的温暖,感谢苏园的精心安排。
我是一个灯谜爱好者,不但猜谜也制谜。第一次参加苏园的活动,有两点趣想:
一,一个谜语应该对应一个谜底,这是常例,但有一谜几猜的,也很有趣味。比如,昨晚的一个灯谜“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这个大家都熟悉的谜底是“缺衣少食”,“衣”和“食”都是谐音。如果在谜中加上一句:不做“缺衣少食”猜。那就必须要猜另外的,这就有了新意,也就增加了趣味。大家想一想,猜出来了吗? 【答案我放在文末】
二,灯谜有许多种,有难易之别,也有雅俗之分。组织者要考虑参加者和境况等因素来选择,才能提高活动的品味,增加吸引力。养老院是老人的栖息地,活动就要适应老人的特点,苏园考虑得很周全很仔细。我看了两段以后,突然有个感觉:灯谜要靠猜的,大家参加就是比谁能猜中,猜中的人谁最快,怎么今天好像不是靠“猜”而是靠“点”,就是看主持人“点”那个。原因在哪里?谜太容易!谜面一出,主持人三二一还没出口,下面的手臂已如森林。谜不用“猜”,谁猜就只有靠“点”呗!灯谜会却少了那份独有的趣味性。泰康是高档养老院,老人大部分有一定的素质和修养,灯谜还是难易搭配,雅俗共赏更好些?这是题外的话了。
一个热闹的灯谜会,是享受;两点偶然的趣想,是希望。
【另外的谜底:1 饥寒交迫;2 斩头去尾。不一定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