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柏
回到家乡,要和老朋友、老同事相聚,小酌一下,回首往事,畅谈当下,交流情感。
开怀畅饮,把酒闲聊中,有几位还是“剩女”老爹。都小心避开孩子婚姻话题。有人无意提起,欢快的气氛便有了短暂的沉默和冷清。
我常常暗自感叹:父母的婚姻是子女们婚姻的样板。父母互敬互爱——恩爱有加,勤俭持家,和气和睦。家庭的气氛又温暖甜蜜,自由宽松舒畅,子女们的婚姻一般都不会差。
有父母良好的婚姻做样板,会倍感婚姻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生命的每一个环节,在岁月的长河中,都有它应有的轨迹和存在的意义。
我有一位同事,两口子都要强,聪明,勤勉,工作都干得不错。经过多年奋斗,房子车子都有了,家庭生活条件也较为富裕。但两口子一跨进家门,遇见一点小事就吵,不带脏字不说话,彼此瞧不起,打打闹闹大半辈子,虽然没有达到离婚的地步,但家里的氛围总是昏天暗地,死气沉沉……
女儿从小到大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没从父母的婚姻里感受到甜蜜和美好。
父母的婚姻样本没有光芒四射,缺少爱情色彩的渲染以及浓情蜜意的洗礼和拥抱。
一次,我曾无意间和其女闲谈,深感她对婚姻没有信心。她说道,结婚没啥意思,不是吵就是骂的,徒增烦恼,无尽的琐事,一地的鸡毛。一个人生活多舒服,轻松自在,无牵无挂。
我沉默无语,对孩子的婚姻观不敢苟同,却也无力相劝。也曾热心帮助介绍几个小伙子,有的见了一面,有的相处几个月,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如今快40岁了,已近中年,同龄的人早已结婚生子,成了真正的“剩女”。同事夫妇,心里急,嘴上又不能逼婚,如若嫁得不好,还担心早早就离了,谨小慎微地不谈论女儿婚事。现在好像也想开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吧。只要孩子每天过得开开心心就好,没病没灾,结不结婚随她意愿罢。
我和妻子给孩子婚姻打的样儿,还算说得过去。我们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从小县城打拼到省城,携手同行,一路坎坎坷坷,也吃过不少苦,用心经营着婚姻和自己的小家。年轻时也小吵小闹,生过气,因两个人性格都较为爽快,遇着矛盾拌几句嘴,或者一个人出去躲一会儿,转眼工夫就全忘了,都不放在心上,也不记恨着。彼此包容,互为助力。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妻子则全力用在家庭和儿子的教育上。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较为优秀,毕业后工作、奋斗,适龄时结婚,并育有一儿一女,两人婚姻美满。日子过得忙忙碌碌,蒸蒸日上。一转眼我和妻子已走过了红宝石婚姻(四十年),到现在也没有分手的想法,也算得上圆满吧。
走过这么多年的人生之路,在我熟知的朋友、同事中,凡是父母婚姻不幸福,不美满,出轨、家暴、离婚,拿婚姻当儿戏,或多或少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与打击都是致命的。
婚姻的圆满与残缺都有着不同凡响的示范作用。虽然未必绝对,但事例比比皆是。
我熟知的前辈中有过不结婚,或结婚后死守“丁克”信念的人,每每谈起年轻时对婚姻的冷漠,对不养育的固执,而今孤苦伶仃,孤老终生追悔莫及。
人世间哪里又买得到后悔药呢!
作者简介:
钟柏, 网名:独行侠,一位爱读书、旅行(骑行),偶而思索码字的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