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纠缠
文/樊志刚(辽宁)
独坐窗前
抚思了无眠
想平生许多往事
渐渐疏淡
月光揉碎的记忆
又连成一串
那一幕幕情景
让人心酸
是我太过多情
执着前缘
其实都不过是
落谢的影子
何必纠缠
托质莲乡
文/樊志刚(辽宁)
是晚的月光
格外明亮
多想撕下一片
留作珍藏
童年的记忆
总带有几丝忧伤
那一幕幕憧憬
都赋这一抹残阳
谙破浮生谁解
经劫飘零梦一场
早将无常幻身
托质莲乡
忆别
文/樊志刚(辽宁)
柳堤婉转莺歌
长亭一别
数十载光阴如注
再回首时
往事怎堪嗟
春去秋来几度
花开花谢
人生易老凭谁问
独自把酒窗前
无语空对月
遥想莲乡殊妙
归心益切
待到春满花开日
更与君对饮
抚笑永夜
2025正月十四夜晚
樊志刚的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对人生、情感与自我追寻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不必纠缠》:此诗围绕对往事的感悟展开,以“独坐窗前,抚思了无眠”营造出静谧且略带愁绪的氛围,将读者引入对往昔的追忆。“月光揉碎的记忆,又连成一串”,借月光与记忆的交织,形象地描绘出回忆如潮水般涌来的状态。诗中直白地表达“是我太过多情,执着前缘”,坦诚剖析自己,随后又以“落谢的影子,何必纠缠”劝诫自己放下过去,展现出一种在自我反思中寻求解脱的心理过程,情感细腻且富有层次。
- 《托质莲乡》:诗的开篇“是晚的月光,格外明亮,多想撕下一片,留作珍藏”,以独特的想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童年的记忆,总带有几丝忧伤”,将视角转向童年,带着淡淡的哀愁。“谙破浮生谁解,经劫飘零梦一场”,对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发出感慨,最后“早将无常幻身,托质莲乡”,表达出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归宿的向往,在空灵的意境中传达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 《忆别》:从柳堤莺歌、长亭别后的数十载光阴写起,“春去秋来几度,花开花谢”,借时光变迁与自然更迭抒发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独自把酒窗前,无语空对月”,通过孤独饮酒、对月无言的场景,将思念与怅惘之情推向高潮。“遥想莲乡殊妙,归心益切”,又由对过往的追忆转入对心灵归宿的期盼,最后想象与君对饮的画面,在温馨的憧憬中,为全诗增添一抹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