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加献
(一)幽静的禅院,成为了诗人疗伤之所
柳宗元被贬永州,住在永州城南龙兴寺。
住持僧为重巽,坐禅于寺中净土院,与住在寺西厢的柳宗元相邻。
重巽是楚之南的“善言佛者”,有“超师”之誉。柳宗元在永州好佛求其道,拜重巽为师,或请其讲“佛道”,研寻佛理,或到净土院热心读佛经。
806年,一天清晨早起,柳宗元到超师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五古抒情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从井里打上凉水洗漱牙齿,清净内心,拂去身上的尘土。安闲地拿着佛门的经书,到那东边书斋静心阅读。甚为虔诚,潜心信佛。
他慢慢地发现,世人不去寻求佛经真正本源,却在热心追逐荒诞之事。佛经遗言可能和真理暗合,但自己修养本性粗笨怎能深刻领悟?
倒是超师道人的禅院堪称幽静,绿色鲜苔通向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生发金辉,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心中恬静无法用语言表达,领悟真趣内心畅快满足。
柳宗元好交游僧人,主要是厌恶官场的奔竞生活,心中向往以山水闲安为乐。
(二)居愚溪,歌而咏,泄其愤
810年,柳宗元贬官永州已有5年之久,他在公余游览发现了风景秀丽的愚溪,于是在城郊冉溪东南筑屋居住,写下愚溪诸咏《八愚诗》。
《溪居》为其中一篇。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长久以来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庆幸在被贬谪到“南荒”永州之后得到解脱。空闲时经常去看一看农田菜圃,兴致来了,也会到林间当一回隐士。清晨踏着朝霞,到田中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驾船沿着溪石哗哗捕鱼。独往独来碰不到鄙俗之人,也不被世事牵绊,可以长歌一曲自娱自乐,仰望楚天碧空如玉。
贬谪是幸事吗?贬谪生活会是这样美好吗?
有时闲依农田,有时遨游山林,晨翻露草,夜泛清江,对天长歌,与人无争。好像诗人对自己不幸遭遇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事实上,这是柳宗元在着意美化,貌似闲适,内心却隐含深深的郁闷和怨愤,《溪居》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物不平则鸣。柳宗元放声高歌,歌声响彻辽阔的楚天碧空,清越嘹亮,千年不绝,至今仍在回荡。
(三)诗翁放歌,山水寄情
在永州,柳宗元做得最多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寄情于异乡山水,他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还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这首《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汲取湘水,燃楚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仍无人声。只听到渔翁摇橹,渔歌“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奔腾直下滚滚东流,山上白云,任意漂游追逐。
诗中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正是诗人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苦难可以桎梏诗人的身,但禁锢不了诗人的心。融于自然山水之间,进入悠逸恬淡的境界,诗人“物我两忘”了。
尽管是心有不甘,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
(四)“同是天涯沦落人”
柳宗元与刘禹锡、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815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诗人到达柳州以后,这年秋天登楼揽胜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遂写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上柳州高楼,远望广漠的原野,只见平地连接着漫漫荒原,心中愁思哀怨像茫茫海天般无穷无尽。突然猛烈狂风大作,掀动荷花池水;顿时暴雨降临,斜打着薜荔围墙。层层叠叠的远山岭树,遮住望远的视线,柳江曲折千回犹如心中九股愁肠。我们共同来到岭南荒蛮之地,虽在一方,音讯也不通畅,着实让人悲伤。
登临柳州城楼的柳宗元十分思念同时被贬远州的四位朋友,瞩目远望,愁思茫茫,正值狂风暴雨袭来,眼前的鲜花香草饱受摧残,让他不禁有人世切身经受的联想。
这时身处边荒远地,归路阻断,向远处展望,只见岭树重重,遮断了视线;而如此蹉跎岁月,又怎能不使人愁肠九转,泪洒江头!
诗人这时特别想念自已那些同命相怜的朋友,他们与自己同被贬谪在遥远荒僻的地带,而且互相间还是音书阻隔,各处一方。
诗人感到有海一样深沉、天一样广大的忧愁怨恨,无法排遣,“悲歌可以当泣”,他只好把此情托付于诗作了。
大荒、海天、惊风、密雨、岭树、江流,构成了一幅壮丽画卷,借此壮景,来表达诗人茫茫的愁思和内心的郁愤不平,以气势激情、撼人心弦见强,不同凡响。
而“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凶狂、可憎的物象,正是诗人对于政治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的象征寓意所在;而芙蓉的高洁、薜荔的坚韧芳香,更是自己和自己的那些滞留一方的朋友的品格的诗意表达。
作者简介: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历史文化散文分别荣获鲁迅文学杯、茅盾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