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闹元宵,非遗耀舞台
作者:饶晓辉
在江西抚州东乡区五桥村,活跃着一支传统的舞蹈表演队,它就是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车马灯。
提起五桥村的车马灯表演,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真个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邻近的一些舞蹈表演爱好者,还时不时会学仿个中片段,还别说,惟妙惟肖的挺像那么一回事呢!
五桥车马灯表演,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据《五桥村饶代宗谱》记载:该灯源于明代,创始人是该村先贤饶宗鲁(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史载饶宗鲁当时告老还乡时,洪武帝朱元璋封其为“奕世名儒”,并立有“乡贤第”。饶宗鲁回乡后,潜心钻研文学,创作之作,常游走于民间社稷,了解民情民意。为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又祈大吉大利,安康祥和,他自编了一种名为“车马灯”舞蹈,供人们闲时或喜庆日之娱乐。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创新和优化,车马灯不仅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也给热闹祥和的新春佳节,平添了一份浓浓的年味。
五桥村的车马灯是集舞蹈、戏曲为一体的民间灯彩艺术,以三国关云长和张飞率兵深夜从曹营救出刘备两夫人凯旋回营的路上,受到刘备和赵云亲自迎接时众官兵载歌载舞、喜庆逗乐的民间故事为背景,融舞蹈、跑马、小戏为一体,同时配以打击乐吹奏乐的表演形式,表达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团体精神。
车马灯的表演不仅分工明确,合作精细,而且对参演者的素质要求也较高。无论是跑灯,还是唱小戏的,都汲取了中国戏曲舞台上以虚写实的表现形式,极富象征
意义。车马灯的结构造型新颖逼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辅以乐曲的击打弹奏,令观看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角冲击,观毕会让你过目不忘,赞叹不已。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的丰富,五桥村的车马灯仅限于春节到元宵期间,做为传统的节目在本村表演。一是为了把这个非遗文化弘扬传承下去,二来烘托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但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再现,我们都衷心地送上祝福,愿五桥的车马灯,像宝石,像翡翠一样熠熠生辉,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