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昌邑市龙池镇瓦城的孙子庙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民俗庆典——瓦城烧大牛孙膑庙会。
据考证,瓦城曾是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食邑。相传正月十四是孙膑的生日,而牛作为孙膑的坐骑,象征着力量与勤劳。为了纪念孙膑,当地百姓传承了“发大牛”祭祀孙膑的传统习俗。
在庙会举行当天,瓦城孙子庙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周边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传承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上午,庙会上锣鼓喧天,秧歌队、舞龙舞狮队等纷纷登场,为庙会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庙会的核心环节是“发大牛”。这头用于祭祀的“独角大牛”体型巨大,身长可达9米,高5.5米,独角长3米。它是村民们用当地产的棉槐条、葵花秆、高粱秸等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而成。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众多村民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大牛制作完成后,披红挂彩,“牛肩”上挂着写满“独角神牛歌”的牛鞍,“牛脖”上的银铃彩带缰绳威武夺目。
在祭祀仪式上,人们在孙子庙前摆好供品,虔诚地烧纸烧香、磕头祈愿,祈求孙膑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福寿安康。祭祀完毕后,人们还会争相“摸大牛”,期望神牛能带走疾病,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最后,在众人的瞩目下,“大牛”被点燃,霎时火光冲天,烟雾缭绕,场面蔚为壮观。村民们相信,只有“大牛”焚化升天,才能将人间的愿望传达给孙膑。
“发大牛”这一民俗活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亲邻关系、家族关系以及周边的村际关系,对于民间传统习俗的传承和现代乡村文化的重塑有着积极意义。
壹点号 福慧
特别声明:本文为“壹点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齐鲁壹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