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记
文Ⅱ刘兴祥
“正半年,二梭梭“,这句话的原意是正月是一年的开头,匆忙去年的人们,终于闲停下来,过除夕,拜大年,走亲访友,看大戏,沉浸在欢乐之中,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短短半月如过半年之久。农历二月冬春之交,天气变暖,农家准备着开春的农事,加之农历二月又要少几天,因此觉得时间一晃而过。
昔时的二月间,广大农村青黄不接,各户没有多少存粮剩米,小春处于未成熟期间,加之春节之挥霍,缺粮断顿之家庭渐多,别无他法只好用野菜代粮度过饥荒。传统美食清明菜巴巴,菜团子,菜汤圆是农村度荒典型的代表之一。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是不会间断的,记得小的时候,老家开州区和谦镇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大年三十守岁,每家炉火烧得旺旺的,一家大小在火炉旁守岁,等到次日凌晨已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期待着来年好运,正月十五夜慕降临之时,家家户户在门前点上几盏小灯,照得满街通明,有的将竹笺串桐子果点燃,烧出桐油滋滋作响,这桐油果灯如天上繁星闪耀在夜幕之中。这只是元宵的开场,好戏还在后面。
石板街上传来了鼓罗声,穿着戏装的人们,在铁水飞溅的夜空,犹如闪电的土烟花的照耀下,舞狮者腾空飞扑,大头和尚不惊不诧摇扇戏狮;踩高翹者身着戏装,摇摇晃晃在空中穿梭前行;彩车上的演员枌演各种角色,摆着姿式在拥挤的人群中缓缓前行;车车灯,彩龙船演员的化装表情,更是滑稽动取笑;最精彩的还是玩火龙,补锅匠的铁水烧得通红,玩火龙者在寒冷的夜间,光着上身手举龙脚,做着各种优美熟炼动作将火龙玩得团团转,这时补锅匠们将铁水舀起抛向空中,用木板猛击撒向天空的是瞬间电闪雷辟的万道光芒照亮夜空,犹似如今的礼花喷射。玩得激烈时侯,他们用木板拍铁水横扫火龙,火龙在铁水闪耀的光芒中一阵翻腾,舞龙者由于上身赤裸火星窜到身上也并无大碍,只见玩龙者个个龙腾虎跃,全身满头大汗,全场进入高潮,引起一阵阵惊呼场景十分壮观。我美好的童年.青少年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度过来的,时隔多年,乡情难忘,记忆犹新。
如今加快的城市化建设,使农村传统习俗逐渐淡化,大多乡亲进城啦,乡镇上又涌进了陌生人群,对当地的年俗渐渐失去了人才,失去了传统继承,因此,元宵节没有了以前那种气氛和热情。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城市节日由无人机,闪光喷泉,烟花礼炮所代替,设计表演发挥得淋沥尽致,元宵节夜更显金壁辉煌,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但我认为,故乡往年的元宵节也不逊色,它更接地气,更富有传统味,那种苦中寻乐的精神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刘兴祥、 生于1953年4月8日、开州人、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创作古典格律诗词集《绿梦縁》《绿之心声》《随央视周游国境》《鹤发童心》《霜染枫色》《老骥千里》;长篇小说《白衣情结》;纪实文学《寻路人的足迹》;散文《拾絮年华》;文学评论《我达我意》;现代韵律诗歌《森林之恋》古韵今声《赋谣记》《新诗探索》等个人专集13部,2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