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灯火暖到今
作看:王明见
风吹百家瑞雪飘,
乡村儿女闹元宵。
彩灯照夜驱寒尽,
一碗汤圆暖万宵。
烛花溅落心头醉, 爆竹声里岁月遥。 最是童年元夕味, 至今梦里尚飘摇。
我的老家是豫东大平原上河南商水一个背靠沙河的小村庄——王岗村,回想小时候过年挑灯笼闹元宵那些趣事,心头就好像有一团小火炉在燃烧,那些乡情亲情年味儿美味儿至今都是最温暖的记忆。
记忆中正月十五前后往往天还没黑透,村南村北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挂起了或华美或简易的红灯笼,最不济的也要在门口燃上一对儿红蜡烛,那些灯火就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在暮色中轻轻摇晃,香甜的元宵味儿伴随着最后一丝年味儿在风中弥漫在千家万户。
最欢喜最忙活的是村里那些比我大上几岁的哥哥们,由于那时候普遍贫穷,能挑起彩灯的毕竟是少数人,他们大多数人玩耍的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最简易的“豁灯”,就是用白菜或者萝卜根儿挖个坑,里面塞些破布棉花之类的东西,倒上点煤油柴油,点亮后用一根长棍儿高高挑起,为的就是比赛谁挑的最高!谁的“豁灯”最亮!他们的热情把寒冷的元宵节点缀得暖暖的!
每年元宵节心灵手巧的父亲都是最受欢迎的人:一大早,他就带领我们兄妹几个在自家院子里摆开阵势,金黄的高粱茎竿(我们豫东地区称为粟黍葶子)在他粗糙的手掌间翻飞,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我们蹲在一旁,看着父亲将粟黍葶子扎成一个个或圆或方的骨架。他的动作很慢,但这些葶子在他手中却像有了生命一般有了灵动的韵味,有的像彩楼、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灵猴,有的像蜻蜓......冬天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洒下来,在他布满生活沧桑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全神贯注,仿佛不是在扎灯笼,而是在用妙手编织一段段韵味悠长的舞蹈,编织对儿女对家庭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辛苦了一个年末做军帽补贴家用的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也来了,手里端着刚熬好的浆糊。哥哥姐姐们手中拿着红、黄、绿、蓝......各种色彩的纸张,花花绿绿的彩纸在院子里铺开,像一片片彩色的云。父亲负责裁剪,母亲与姐姐则小心翼翼地将彩纸糊在灯笼骨架上。
“要糊得平整,不能有褶皱。”父亲在一旁指点,“扎灯笼就像过日子,方的要端端正正,圆的要和和美美,跟人一样要讲究个精气神。”灯笼扎好后,父亲用毛笔蘸了墨,在灯笼上写下“五谷丰登”“瑞雪丰年”等,再在周围画上几串饱满的稻穗之类吉祥物,我们兄妹几个就有了全世界最亮眼的灯笼,晚上提着这样的灯笼在街上转一圈,收获无数的羡慕与惊叹,那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
到了夜晚,一村的人都出来了:村里的男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挑着“豁灯”飞跑,在人群里往来穿梭;女孩们穿着新做的花棉袄,兜里揣着娘给的两块糖,跟着哥哥们满村子跑着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争奇斗艳:纸糊的兔子灯喜气盈盈;竹篾扎的莲花灯春意盎然;萝卜挖空做的简易灯恨不得举到天上去......灯光摇曳,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巷子里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在天地间回荡;大人们则聚在一起,说着吉祥话,盼着来年风调雨顺。
寒风掠过树梢,灯笼轻轻摇晃,烛光在彩纸上流转,将我手中“五谷丰登”四个字映得格外明亮。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飘来阵阵腊肉的香气。我知道,元宵节年味渐淡,但春天已经不远了。我手中糊着红纸的灯笼,里头点着的蜡烛在暮色里一晃一晃的,像火热跳动的心。
月亮升起来了,圆圆的,像个大银盘。月光、雪光和灯光交织在一起,把村子照得通明。远处传来锣鼓声,是邻村(其实就是隔壁的新庄村)的龙灯队来了,他们穿着彩衣,踩着高跷,在月光下扭着、跳着向我们走来。
“闪开闪开,把场子腾出来!”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只见四个壮汉抬着一盏巨大的龙灯走来,龙身足有十丈长,通体金红,鳞片在烛光下闪闪发亮。龙眼是用玻璃珠做的,在夜色中泛着幽幽的光。
锣鼓声突然响起,龙灯活了!它随着鼓点上下翻飞,时而昂首向天,时而俯身探地。举灯的汉子们赤着膀子,在寒风中舞得满头大汗。龙灯所到之处,鞭炮声此起彼伏,硝烟裹着人们的欢笑声,在月光下久久不散。
我看得入了神,手里的灯笼不知不觉歪了,蜡烛的火苗舔着了纸,灯笼烧了起来。我心疼得直掉泪,却听见父亲笑着说:“烧了好,烧了好,这叫‘火烧去年的霉运,迎来火热的前程’!”听了这话我才破涕为笑。
夜深了,火把渐渐熄了,灯笼也一盏接一盏地暗下去。只有天上的月亮还亮着,静静地照着王岗这个刚刚热闹过的古老村庄。依依不舍钻进被窝,我心里只有一个念想:等明年元宵节,还要让父亲给我扎个更大更美的灯笼。
如今又到元宵节,吃了一口汤圆,那糯米的软糯,芝麻的香甜与儿时红薯红糖做的“汤圆”相比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少的是母亲手上的温度,少的是父亲专注的眼神,少的是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那再也回不去的元宵夜!

作者简介:王明见,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写众创》《满庭芳艺术联盟》等平台签约作者。长篇小说《飞龙舞凤》正在中国农科新闻网、逸飞文学网、枫叶教育网等网络连载,另有戏曲小品《抬椅子》、《情暖老门潭》、诗歌、散文等散见于《中国农业科技报》、美国《海华都市报》、印尼《华文作家报》及《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阳城月刊》《满庭芳》《溵川文学》《作家故事》等媒体。
主播简介:月朦胧:内科医生,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初学朗诵,喜欢在诵读中感悟生活,传递真善美。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一到三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500~10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