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元宵佳节
作者:朱万祥
2025年2月10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笔者以此想吟诗一首,表达千家万户大团圆的元霄佳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
紫气东来乐万俦。
狮舞龙腾春意闹,
谜猜灯赏笑声稠。
汤圆软糯甜心暖,
月影婆娑绮梦愁。
且把闲情抛世外,
清晖相伴忘烦忧。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灯火辉煌,人们欢聚一堂,享受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喜悦。通过品尝美味的汤圆,观赏迷人的灯火,以及猜灯谜等传统活动,表达了节日对团圆和幸福的祝愿。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个元霄节日的历史和意义有多种解释,笔者主要谈以下元霄节的来历及意义和新乡封丘一带的元霄节习俗,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虚心接受,认真改正,分别叙述如下:
一,元霄节的来历
汉文帝平吕之乱后的推广,据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文帝时期,为了纪念平吕之乱的胜利和与民同乐,将正月十五定为节日。
道教“三元”说: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与道教中“三元”的说法有关,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庆祝第一次月圆之夜。
佛教影响,另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佛教的“燃灯供佛”活动,随着佛教在东亚的传播,这一习俗逐渐被中国采纳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二,元霄节的意义
1,文化传承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习俗如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民间智慧。
2,家庭团聚
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家人可以在节日期间一起赏灯、吃元宵,增进亲情和家庭凝聚力。
3, 社会交流
元宵节也是一个社区交流的机会,通过共同参与节日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交往。
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节日,也是一个展示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时刻。

三,新乡封丘一带元霄节的有关习俗
新乡封丘一带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的传统习俗包括如下内容:
1,送孩儿灯
也称为“送花灯”,是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2,走百病
也被称为“游百病”或“散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这天,妇女们相约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3,舞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4,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5,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或“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

以上这些习俗都是为了庆祝元宵节,寓意着祈求健康、平安和吉祥。
笔者说起元宵节,曾记忆犹新,1969年辞乡离家到云南边陲当兵至今已有56个年头,小时侯在家时,只记得过小年之说,七九年十月从部队转业到封丘县人民检察院四年半时间,同时也听说过小年之意,后为转妻与两个儿子农转非户口,主动辞检调入省监狱系统27年后,逐步才知道过元宵节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繁荣昌盛,文化大发展,各行各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党政军民团结聚力,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奔向小康,添砖加瓦,笔者从内心里感谢好时代!为传承中华国粹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