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乞丐村”的“优雅”转身
作者:胡喆
《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这个标题在1989年7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赫然醒目。竹山县麻家渡的“罗家坡”也赫然在目,并且是这篇真实报道的关键词,《人民日报》是位列中国三大权威媒体第一啊!“罗家坡”就是报道里的“精神乞丐村”竟然上了《人民日报》,等于上了“热搜”,“恶”名远播,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彼时,“罗家坡人‘穷’得只剩下钱了”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往事“不堪回首”,1989年7月15日《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在《人民日报》对罗家坡村人们的生活现状进行真实报道后,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竹山似乎也处在“风口浪尖”上……但竹山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而是,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亡羊补牢”,“真抓实干”搞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罗家波村委会主任的张永刚先生,他就是“十星”的创始人,也是见证人,说他是“十星”鼻祖,一点儿也没有“夸张”,“精神乞丐”就是他提出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竹山天然绿松石让罗家坡人“一夜暴富”,腰缠万贯了。
可是,村里的人精神空虚了,道德滑坡了,法纪观念淡漠了,生活也随之颓废了,有人竟然带着成扎的票子北上南下去“挥金如土”,而对国家贷款、集体合同兑现款时就像“铁公鸡”;村里的环境脏乱差,义务工没人做,塘堰干了没人管;村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从头到尾”都是“新”的,社会秩序混乱。张永刚先生经常说:“不要当‘精神乞丐’,要想个办法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道德滑坡早晚都会贻害村民,臭名远扬。”
于是,在罗家波村就掀起了“十星”——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计生星、科技星、新风星、义务星等评比热潮。张永刚先生积极号召村民争创“十星。
1993年下半年,竹山县委在罗家坡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试点,把“致富、生态、道德、信用、科技、法纪……”星制定为“十星”目标并始终把“致富、道德、法纪”星作为基本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罗家坡人终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双富有”了,竹山首创“十星”活动,效果显著并在全国推广。2015年9月9日湖北省“十星”创建工作现场会在竹山召开,“十星”创建成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和社会治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被誉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竹山模式”。
竹山素有“西部粮仓”和“秦巴宝石之乡”的美誉,竹山罗家坡人因绿松石“一夜荣华”,也因此诞生了“星源”罗家坡,竹山是“十星”发祥地,全国文明城,从1993年首创“十星”文明活动,到2020年退出贫困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再到2023年,30年来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先后多次调整和完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标准,形成了“十星光荣、脱贫光荣”的认知,努力脱贫、小康生活,成了人们的不懈追求。
“十星”党建引领争创“十星”农户,原来十几块电费都不愿意交的村民,现在为公共设施建设也愿意捐钱捐物,竹山县通过持续评“星”,涌现出了“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刘学举、优秀文化志愿者王义富、优秀共产党员王焕云等典型N人。诞生了星源罗家坡、太和梅花谷等精神脱贫品牌村,得胜镇“十星”示范户陈欣荣带领农耕邻居以及朋友组建“稻香诗社”并在《半月谈》专题报道,麻家渡“绿松石小镇”被纳入湖北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已经过去的2022年,竹山麻家渡镇积极融入“六镇同城”规划建设。按照“六个一”的标准,高位谋划实施“擦亮小城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绿松石产业,现有从事绿松石加工、销售、直播商户1200多户,年营业额达10亿多元。正在倾力打造 “两镇三区”,“十星源头、施洋故里、宝石之乡”是麻家渡的三张名片,抓品牌,促发展,麻家渡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创新之路。
充满希望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麻家渡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积极进取,踔厉前行,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安排部署,以能力作风大提升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如今走进罗家坡村,“十星”文化气息很浓厚,宝石大道干净整洁,村民住的是洋楼,门额上都挂着“十星级文明户”牌匾,有的门上还贴有“十星”春联,人们说话文明了,穿戴整齐了,村里干净卫生了,公益事情有人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变美了,在村委会里设有“道德讲堂”,里面常常座无虚席,都是来听课的村民。村院有“十星”文化墙,有“十星”文明户公示栏等。
“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十颗星,无脸见乡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十星”文化的精髓是“十全十美、十星光荣”,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世界,成为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共同提高的“十星”文化正发扬光大,它将会成为“十星文明户”的灵魂,一直延续下去,崇尚“十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十星”文明将永远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时光不语,岁月不言,栉风沐雨30年,踔厉前行铸辉煌,“罗家坡”从落后小山村到“十星”文明发祥地,从“精神乞丐村”到全国文明村;2020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竹山退出了贫困县之列,已经光荣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竹山县从贫困县到全国文明城,都华丽嬗变!“优雅”转身了!
胡喆,笔名语思,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喜欢用书香充饥取暖,用文字抒怀驱寒。作品散见于《湖北教育》、《荆门日报》、《课外语文》、《堵河》等。代表作有《青春期里的“那些事”》、《最是堵河之夏夜》、《“静音”模式》,《陌上花开,谁在最美的花事里缠绵》、《我在桃花源等你》等。《上庸的前世与今生》荣获“千古上庸”杯二等奖;《刘家山的蝶变:从穷山沟到“网红地”》荣获湖北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征文三等奖并结集出版。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
另:思归客平台接受个人诗集的印刷,排版,校队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征集封面封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