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作者:张北传
他敢闯敢拼,在逐梦征途上彰显奋斗的时代价值;他坚守初心,一心想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他退伍不褪色,脱下戎装志不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八一”号角越吹越嘹亮......他就是东至县良田木制品厂厂长、法人代表刘保发。
1970年12月,年仅18岁立志一心从军报国的刘保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穿上了他十分喜爱的绿军装,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这所革命大熔炉里历练下,他思想进步快,政治觉悟高,在日常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军工生产、战备执勤、千里长途野营拉练等方面都表现十分突出,年年被评为连队五好战士,先后获连部通令嘉奖三次,并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
1975年3月退伍回乡后,被安排在东至县邮电局工作(备员)。在工作期间,由于他发扬部队光荣传统,保持军人本色,工作积极努力,踏实肯干,成绩突出,被评为“安徽省邮政总局先进邮政员”。
1985年春,他从邮局回到家乡后根据山区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想致富必须多栽树。于是,他跟妻子商量后,决定利用荒山搞植树造林。就这样说干就干,他到山坡实地查看后,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夫妻两人起早贪黑在山上清除杂草杂树和荆棘并雇请民工帮助开垦、挖宕,在有关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他将开垦出来的150亩荒山全部栽上了杉树苗。经过对树苗连续三年的精心抚育呵护后,满山坡一行行的小树苗茁壮成长。刘保发夫妇俩每到林山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杉树郁郁葱葱并已成林,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夫妻俩逢人便说:“是国家的林业政策好,我有幸才能植上这么多的树。”
植树造林不仅是绿化荒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还是绿色的银行。由于刘保发垦山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也影响和带动了村里农民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987年刘保发荣获东至县人民政府授予“垦山造林先进带头人”称号。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立志要为家乡建功立业。于是,他带着几位乡邻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加工厂的创办极大的方便了本地农户建房和生活需求,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然而,在加工厂创办初期,曾也遇到了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对于这些困难,他从没有退缩,像当年在部队一样勇往直前,做到“关关难过关关过”。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多方借贷筹措资金,终于营建了新的厂房、购置了机械等,并聘请了木工技术人员,使木制品厂预期顺利开工。从此他带领职工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开拓进取。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他一头扎进了改革开放更深层次的洪流中,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妻子的鼎力支持帮助下从创业初期只有几个人的小厂发展成为好几十人的乡镇企业。厂里的员工中有退伍军人,有贫困家庭的子女,这样也给他们带来了就业增收的机会。同时产品由前期单一的包装箱转变为后期各类的实木地板;产品销售范围也由前期的本地区扩大到后期的华东三省一市,让他本厂的实木地板走进了千家万户。如此同时,由于他坚守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对此,他厂生产的实木地板在本市区连续多年获得质量免检,连续九年成为本地纳税大户,受到了乡、镇、县、市领导和客户的一致赞扬。同时,他致富不忘乡邻,经常慷慨解囊扶贫帮困和支持公益事业,也深受乡亲们和社会的好评。他曾多次被评为良田乡、尧渡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称号;1997年被评为池州地区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荣获东至县先进私营企业;2012年荣获池州市五好家庭称号。
刘保发厂长对笔者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教育、关怀和帮助,才让我健康成长,才能让我有所作为。如今,我虽已古稀,但我一定会继续发扬部队光荣传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活到老,干到老,为振兴本企业及建设和美乡村再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2025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