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记中刻写城市的记忆和精神
——简评陈玉福先生、程勰先生的《武威传》
文\马高山

世界历史上,在公元前500~公元1年的时间轴上出现了波斯帝国、秦朝、西汉和孔雀王朝等称霸一方的大帝国。这些文明古国给人类文明进步创下了宝贵的遗产。汉朝,定格了中华民族版图基础和品格基调。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为凿空西域遣使探访、遣将率军踏平河西走廊后设置河西四郡,扬武功壮军威,武威郡便雄居于河西走廊上。在云诡波谲的政权更替里武威产生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辉煌的文明。《武威传》的起笔点在于此,而武威的历史也是从武威郡的设置记载于史书上。
一、《武威传》为我们铺开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壮阔的演化史。
武威,广义上指地级市武威所辖的三县一区,即民勤、古浪、天祝和凉州区。狭义上武威即凉州区。
禹迹漫漫定九州,汉武威武封武威。霍去病名垂青史的河西之战后,汉武帝设置武威郡等河西四郡。雍凉之地上御封的武威郡郡治在姑藏,而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领姑藏、武威、苍松、宣威等等十县。古凉州六合番部是天祝的雏形,六合番部在民族融合、发展中产生了英雄的“华锐部落”,它是与姑藏、宣威、苍松并存的历史久远的地域,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沧海桑田,政权更迭,河西走廊上的行政区域演化成了现今的武威市下辖的凉州区(姑藏)、古浪县(苍松)、民勤县(宣威)和天祝县(华锐)。凉州,“五凉古都”、“西夏辅都”、“梦幻凉州,西北首府”、“五凉京华,河西都会”、“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古浪,“金关银锁”、“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民勤,“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俗朴风醇,人民勤劳。”;天祝,“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得乌鞘岭者得河西”。河西走廊上的绿洲气象万千丰满了武威历史内涵。

二、《武威传》为我们展示了河西走廊上武威的绝代风华。
武威的古建筑在时代的岁月里竞相风华,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绝唱,也是河西走廊上的文明结晶。
长城(边墙)像一条长龙横亘在戈壁、绿洲和崇山峻岭之上,历经了秦时明月、汉代漠风、今朝晨昏风骨不改。
一座座楼阁耸立的高台接地近天、手可揽月承载着感人的传说,寄寓着人们的诸多愿望和情思。
古凉州城四大城门和二十四座城楼巍峨壮观、意蕴深厚,城楼上的石碑、石刻及匾额展示出凉州古城独绝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内蕴。修复的南城门楼古韵悠悠引起人们对梦幻凉州的无尽遐思。
“陇佑学宫之冠”武威文庙红墙彩殿富丽庄严,“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及文曲星君、儒学圣哲厚重了凉州的文化底蕴。桂籍殿阁悬挂的“聚精扬纪”和“书城不夜”两块匾额在《中华名匾》里熠熠生辉。
北凉沮渠蒙逊时开凿的天梯山石窟享誉“中国石窟鼻祖”。凉州古寺构建起佛教传播场所的宏伟框架,古刹庄严,上至君王下至庶民虔诚礼佛,香火旺盛,佛光普照,瑞祥普天,凉州成了佛的国度。道教神灵也在台寺庙观里享受着人间香火。天祝古寺是藏传佛教圣地。白塔寺(百塔寺)见证了一个神圣的事件,藏族和蒙古族的巨手握在一起,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
苏武庙和苏公祠承载着人们对汉朝中郎将苏武留胡牧羊节不辱的敬意。
瑞安堡号称“小皇城”,好似一幅土黄色古画诉说着历史的风风雨雨。
大靖的财神阁在《中国建筑学》中大放异彩。达公街永念在此征战过的明朝一代名将达云。
武威文脉绵长。“五凉文化”是武威文化精华的渊源,是隋唐文化的源头。南朝阴铿一支妙笔开五言律诗先河,中唐李益承前启后推动唐诗的发展。胡风浸染了凉州乐舞,胡风浸润了凉州词曲。唐代王之涣、王翰、孟浩然、张籍唱响了苍劲、悲壮、雄浑、豪迈的凉州词。明代张恒的凉州词以碧野的生机和馥郁的酒香重塑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欢愉的意象,给人以振奋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碑本为顽石所刻,但艺术的镌刻内容荡去了历史岁月的尘埃赋予了它历史价值。高昌王碑和西宁王碑可以追溯回鹘族的来龙去脉。西夏碑上潜藏着西夏文明,一块石碑现世,石破天惊;一方文字破解,文明非凡。
武威地灵人杰,他们的闪光轨迹是历史长河里的绝唱。貌若西子、智比诸葛、贞为世颂的尹夫人在皇台上洒下丧夫亡国的相思泪;汉唐和亲的公主安邦定国、促成民族团结巾帼不输须眉;凉州“三明”战功卓著耀目时空;南朝阴铿中唐李益文笔冠绝承前启后;萨班和阔端凉州会盟,藏、蒙民族的大手握在一起,西藏拥入中国怀抱;凉州杨家将精忠报国血脉相承,身处逆境支撑着大明的半壁江山;张澍兰风梅骨睥睨世俗却在世俗里发掘出西夏文化和文明的瑰宝;苏武牧羊以十九年的含辛茹苦和坚贞不屈在荒凉的历史大幕上书写民族气节;仓央嘉措,传奇情僧,一部《情歌》给梵音缭绕的华锐雪域增添了一份温情诗意;马合盛一根扁担闯天下,永盛茶号惠及社稷青史留名;红西路军浴血河西、饮恨祁连,将士的壮举凝聚成宝贵的红色精神;刘尔能治水,万水归库渠水长流;石述柱、“六老汉”治沙,山青漠绿泽被后世;徐英,“华锐名匠”,一双巧手藏族服饰放异彩……

三、《武威传》从平民的视角、以史家的目光和精神书写城市传记。
一方水土,一方人。胡风浸染过的武威别有天地自有情趣。从一日三餐的自食到慷慨解囊的应酬,武威人的生活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这种烟火气源自民间,它又从《武威传》里氤氲开来,激活了人的味蕾,拓展着人们的视野,品读作家的笔触,以河西民众里最平常的一分子来品味河西走廊上武威人的生活情趣。民以食为天。人们的日常饮食离不开茶、酒、美食,也需要歌舞、娱乐和民俗活动来点缀生活。
喝茶最惬意的去处当数茶摊子,最雅致的地方要算茶楼(茶屋),品茗怡情,听曲释怀,茶香馥郁处市井文化别有一番情调。武威凉州茶摊点点、茶屋遍地。在茶摊子露天喝茶、吃饭、划拳、打牌(挖牛)随性而为,茶足饭饱酒酣西北人的豪爽在嬉笑俏骂中展示无遗。最有名的茶屋云翔小区取代了昔日生意兴隆的核桃园子和西郊公园等处的茶摊子。茶屋虽然堂皇华丽餐饮歌舞不分贵贱,但针对豪爽的“吃的是情怀、喝的是生活”的凉州人而言似乎多了一份人为的拘束。闲暇时茶酒相伴,寄情于棋牌歌舞,人生只不过短暂的几十年,何乐而不为?何事而不忘?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能在茶屋的聊天(喧谎儿)和酒杯交错中升华、宣泄。
酒在大气磅礴的《凉州词》里飘香,将士沙场征战的悲壮、建功立业的雄心和豪情都被酒晕染上浓郁的色彩。历史上胡风的浸染,豪爽的武威凉州人较之温馨的葡萄酒更青睐于刚烈的白酒,酒桌上豪气十足猜拳行令,一醉方休才显男儿本色。“打平伙”是武威农人闲散时惬意的田园生活,普通的农家小院,鸡犬相闻,人气满满,一桶散酒,一锅手抓,形骸放浪,碰杯一笑泯恩仇。酒,拉近了人的距离,酒,芬芳了平凡的岁月。美酒飘香河西,凉州人饮酒海量,河西走廊被戏称为“河西酒廊”。无酒不凉州啊!凉州荣膺“中国葡萄酒城”。凉州酒香飘向世界,“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中国白酒双获国际金奖。
武威的美食美名远扬。食,一日三餐;美食,不仅仅是果腹,它是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好诠释和追求。武威是面食的天堂。武威人对面食的喜爱不仅仅是包含情趣的称谓,还体现在面食饮食的季节上。舌尖上的凉州面食种类繁多极具地方特色,一碗面融合了烹饪的技艺和人生情感的领悟,不仅色香味俱美余香留口,还会勾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民勤沙乡产珍馐,那是大自然慷慨给勤劳的民勤人的馈赠,特色面食承载着民勤人生活的情味和芳香。古镇大靖的地方特色食物是从岁月的积淀和传承中带着独特技艺和人生况味的美食,简约而不失味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古浪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天祝藏族食肉民族,忌食鱼类,鱼是灵魂的载体,鱼是生命存在的形式,鱼是神的使者,富于传奇色彩的华锐部落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饮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情操。美食,寄予着独特的文化意蕴。
歌、舞、娱乐是生活的调味剂。《武威传》里的武威市井乡野歌、舞民风民味十足,那是一幅幅让人遐思的生活画卷。
阳光晴好的一隅,一袭布艺,一把三弦子,凉州瞎仙敞开质朴、浑厚的凉州嗓音唱起了喻时劝世、为贤行孝的凉州贤孝。瞎仙外貌并不受人待见,但民间口语化的唱词寄寓深远让路人驻足听者动容。
择时择地由年长且德高望重的男性老者或行事端方的读书人主唱,听众谦恭聆听适时随声和唱,行善积德,慈悲为怀,佛理深厚的凉州宝卷的魅力不逊于佛偈。
民歌、民谣乡土情味悠悠,和着眼泪或笑声随时随地亮开歌喉一抒情怀,那是田间陌头轰轰烈烈的劳动场景,那是时光经纬里缠缠绵绵的难舍爱情,那是世态百相的社会生活长卷。
社火,源自民间,装束夸张,唱词风趣。春节,在街巷、空地或打麦场自演自娱,扶老携幼,人山人海,红火、热闹、喧腾。闹社火,闹出了喜庆,闹出了生活的烟火味。
攻鼓子鼓手装扮武士,威武刚毅。鼓点激越,翻腾跳跃,振奋人心,撩人魂魄,好似沙场上的铁血战歌。
民风民俗是传统的民间文化的子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武威人自呱呱落地到寿终正寝都受民风民俗的熏染,武威各地民俗独具风情。武威民风淳朴民俗合礼,以礼待人、诚恳待客、尊重逝者是武威人传统美德。
人间烟火气,写就生活史。《武威传》的作者以平民的情怀、史家的精神和探究的目光给读者展示了武威风土人情的渊源和传承。纯正的民风民俗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活着离不开人间烟火,品味和咀嚼人间烟火方能领悟到人生的意义。生活因人间烟火丰富多彩,城市和居所也因人间烟火赋予的诗意和情趣而更具魅力。

四、《武威传》在河西走廊长长的风物画廊里刻写城市精神。
河西走廊在汉代更早追溯到史前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大漠、戈壁、山川、湖泊、河流、草地、森林、雪山、沃野等是河西走廊的自然景观。长城(边墙)、烽燧、古台、城池、宫殿、园林、寺庙、道观、街市、村落、水库、沟渠等构成了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观。苍茫、冷峻、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河西走廊的底色,而壮观、富丽堂皇的人文景观又给河西走廊增添了瑰丽的文明色彩,河西走廊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里便风姿独具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先进的文化促成了高级的文明。野蛮的匈奴族休屠王修筑的王宫姑藏城几经岁月的变迁成了“中国皇都鼻祖”,它的繁华足以和唐都长安媲美。“五凉政权”多是少数民族所建,游牧民族的野蛮、彪悍与豪爽给河西走廊注入了强悍、刚毅、豪放的民风,武威的历史在威武中就多了一份胡风浸染的豪放不羁的色调。古凉州的“窦融夜市”是历史华灯里的一道温馨、惬意的风景。这道风景被君王、庶民、诗人、才子润色成苍凉凉州里的婉约、浪漫的景致,凉州就显得妩媚了。“河西遗传”——“五凉文化”丰满了武威的文化长廊,后世历代的文人墨客涉足武威凉州泼墨或临风或把酒抒怀留下了凉州特色绝笔。那匹从东汉墓室里抖落一身风尘的铜奔马嘶鸣着似天马横空奔驰,车马战阵里车辚辚马潇潇,历史的天空里升腾起金戈铁马征战杀伐的烟尘,武威便拥有了铮铮铁骨般的历史底蕴而威武十足。汉武固边的大移民融合了河西走廊的各民族,“五凉古都”的缔造者推崇儒学,上行下效,凉州由此形成崇文尚德、兼容并蓄的淳朴民风。明朝洪武期间的大移民定格了河西走廊居民的种族,民族融合与包容使得中华各民族融成不可分裂的整体。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征战既是固边、拓疆理念的传承又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信念的延伸。中华民族为正义而斗争威武不屈的精神薪火相传,武威诞生于铁血杀伐中,武威的历史是轰轰烈烈的战争史,红西路军悲壮征战河西饮恨祁连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武威人民战天斗地守护家园创造时代奇迹就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壮举和精神的传承与写照。武威人民的精神就是武威的精神,也是武威城市的精神。

五、《武威传》是作家家国情怀的结晶。
祖国是养育我们的家园。热爱家园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情结。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曾说:“爱国是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有最深厚的感情。”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也说:“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 歌手张明敏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声。革命先烈方志敏身陷囹圄但《可爱的中国》激情洋溢地描绘了祖国河山的蓝图,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武威传》里,作家多彩的文笔下河西走廊一带风物如画、宜人,群山巍峨屹立,牧场水草丰美,大漠浩瀚无垠,长城蜿蜒而去,石窟冠绝古今,高台宫殿耸立,寺庙梵音阵阵,道观香火不绝,湖泊微波浩渺,水库水平如镜,沙漠披翠挂绿,沟渠纵横交错,圣地意蕴深厚,民风纯正厚朴,民俗独具特色……作家的赞美之情流露于笔端。那些搅动历史的帝王将相、名垂青史的才子佳人、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是作家倾心刻画的让人动容、崇拜的历史偶像。而那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劳动模范更是《武威传》的作家着力歌颂的时代楷模。社会的发展需要灿烂的文明来滋养,历史的进程需要英雄、楷模来推动助力。没有辉煌文明的民族无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族群。挖掘、弘扬、传承灿烂文明,以优秀的历史积淀修身立德奉献社会,作家撰写《武威传》的情感之源正基于此。红色精神是历史长河里光彩闪耀的一笔,英烈的坚定信念和浩然正气激励着世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武威,扬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历经历史的风云仍傲然虎踞于河西走廊上。武威,倾听着古丝绸之路上传来的汽笛声,在两千多年的墨香里,在那匹腾空若飞、谐谑红尘的铜奔马的嘶鸣中,在信徒虔诚的阵阵吟诵里,在沙漠披翠挂绿的织锦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铿锵向前。天马奔驰武威新,巨龙腾飞九州秀。在未来的时空长轴上,在未来的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武威仍将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光彩夺目的亮点。
——2024.12.11肃北南金山
作者简介:

马高山,男,甘肃武威人,一个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跋涉者。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河西头条》《兰州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