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先
《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序》序
泸州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代,境内就已设有江阳县和苻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区位优越,物产丰饶,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川江蜀道水陆交通之枢纽,两川襟带,蜀南咽喉,经济发达,商贸兴隆,人文蔚起,为“西南要会”之邦,宋明年间,已然是蜀中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的大商业城市。
著名史地学家赵永康先生,长期研究泸州,出版了多部研究泸州的史地著作,如《酒城泸州》,考述论次新中国泸州五十年,总结其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编入四川省委组织编写的“当代四川丛书”,200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2016年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人文三泸》,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人文为主题,用历史的眼光,勾勒出泸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大图像,对泸州自然地理、战略地位、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商业贸易、名酒酿造、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进行了全方位论述;2019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蔺史》,探讨古蔺和川南、黔北赤水河流域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彝族在这一地区的兴起和发展。以古蔺地方史作为切入口,对川、黔边境地区的历史,作了一次以国家宏大历史叙事为背景,又兼具本土地方特色历史书写的有益尝试。通过地方史返照国史,形成了宏大的历史气象。
点校笺证古籍,是赵先生的长项,其《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201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单行;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大研究课题结项成果《永乐大典泸字校补图注》,列入“2023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就是他为编写《泸州通史》,组织学术团队共同完成的“资料长编”。
《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文献价值重大。(正德)《泸州志》是从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明抄孤本(正德)《四川总志》中辑出,清康熙二十五年、四十八年所编修《直隶泸州志》,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孤本;(乾隆)《直隶泸州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孤本;(乾隆)《江安县志》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傅增湘先生删削成二卷之孤本;万历四十七年《永宁宣抚司志》;是天津大学图书馆藏孤本,(乾隆)《赤水备考全志》是四川省叙永县档案馆藏乾隆稿本抄件,也是孤本。其余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九姓长官司志》、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乾隆原刻(乾隆)《合江县志》、日本内阁文库藏(康熙)《叙永厅志》、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明刻《弘治贵州图经》并从中辑出(弘治)《永宁卫志》、(弘治)《赤水卫志》、(弘治)《普市宁御千户所志》,均为国内外罕见的珍本。
二是研究整理方法创新。不同于一般古籍校勘注释,《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在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水经注》、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基础上加以创新。充分利用文献、考古文物,进行田野、社会调查,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考职官、究典章、详名物,明地理,传人物,对古志原书进行深度考释。如关于今泸州境内何时置县,汉司马迁《史记》和东晋常璩《华阳国志》都认为西汉置江阳县。本书引用湖南里夷古城出土628号《里夷秦简》,湖北荆州张家山257号汉墓出土《吕后二年律令》竹简,证实秦已置江阳县,从而将泸州置县的历史往前推移了一个朝代。通过对于泸州古志所记山川、河流、桥梁、渡口、古代建筑、古代地名的实地勘察查考察,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应考述,对古代桥梁、渡口、建筑遗址地理位置进行考证,并测定其地理坐标,为后人进一步保护泸州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考证内容精深。力求对泸州历史沿革、山川地理、民族构成、人口户数、交通道路、兵家形势、职官制度、人物事迹,风俗民情、土产方物等深究详考,对原书舛讹之处加以驳正,在前贤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见。泸州地值川滇黔渝的结合部,代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唐宋设覊縻州,元置土司,明立卫所。历代史乘对于这一地区尤其是彝族先民乌蛮部落,记载多有舛误,本书通过田野社会调查,参引大量彝、汉古籍科学考证,查明了这支彝族的世系和历史发展演变情况。还考证了泸州物产、人物事迹、祭祀音乐、天文分野等方面诸多方面,如整理发现康熙、乾隆《泸州志》中记载的用古代工尺谱进行记谱的孔庙祭祀音乐“工尺谱”,无法演奏,整理者通过请教中央音乐学院专家,反复潜心研判,成功地把译成了现代五线谱,让已经基本失传的这种工尺谱记谱法重现人间。
四是对古志原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扩展,因事而异地延伸到后世。对泸州历史沿革、山川地理、民族构成、人口户数、道路交通、兵家形势、职官制度、人物事迹、风俗民情、土产方物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内容加以详细考证和补充。如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战事出发,考述并论证了锁钥滇黔、屏障西川的川滇黔渝边境重镇泸州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又如关于泸州城池修建以及空间格局分布情况,通过对《永乐大典》保存的南宋泸州地方志《江阳谱》记载,详细考述了宋代泸州、江安城池、城门、街道规划与建设由来及其相关情况,画出了宋代泸州城池图和宋代泸州城市街坊里巷图,并对清代泸州并各属城市建设的由来、经过与具体规划、建设情况作了详细论述,为当今泸州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整理者还对长江黄金水道与赤水河、永宁河航道的开辟、从泸州经叙永穿过黔边以达云南昆明的“川黔古道”等在泸州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了考述,大大拓展了泸州旧志原有的内容。历代历史文化名人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李心传、魏了翁、虞集、宋濂,楊慎、熊相、王士稹、张问陶等,在泸州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本书对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泸州的因缘关系进行了介绍和考述。
这部科学、谨严的文献整理著作,是系统展现泸州古老而光荣的文化和历史的重大学术成果,把泸州地方史研究和历史文献整理推向了新的高度,为社会发展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理论支撑,其所运用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更值得当今学人参考和借鉴。
是为序。
四川大学李勇先 谨序
二〇二五年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