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散文
苏堤春晓
浙江东阳
徐 志 赓
在苏堤漫步或是骑行
缕缕丝丝的雨滴
挂在杨柳的梢尖
象晶亮的珠片
人的思绪,也被罩上一层
乳白色的淡烟
拨开雨丝,我眺望前边
长衫衣袂
正飘过拱桥桥面
一路行吟
隐入那桂花厅
顿时,苏东坡苏子瞻
那熟悉的诗篇
轻响在我的耳边
我探问着,两旁
清澈的涟漪
绚丽的花木
或说刚刚离开
或说早已上路
是的,他的足迹难以寻觅
但构筑长堤的功绩却深深铭刻在
南屏山下和栖霞岭边
我缓缓地,穿过
六桥濛濛的雨烟
踏上明净的柏油路面
拓宽的长堤上
新植的玉兰、芙蓉
新建的亭阁、花廊
横贯西湖南北
游船戏波中
笑语荡漾里
几声莺啼,衔来更多
风尘旖旎的诗篇......

杭州西湖
苏堤春晓
即 事
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
我该如何去寻找苏堤的影子
在那一脉柔波里
我该如何惦量苏堤的名字
在月亮的那一弯眉目间
人们唱着同一首歌 是人间千百年来
关于苏堤的传说
大江东去 豪放的苏东坡
修了苏堤
为民办事
他也有同样婉约的诗情
写下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一袭柔柔的白云
苏堤深情地挽起
碧水南北岸的天际线
翘首以待游子
默默地靠近她
苏堤的东北面
断桥不断
灵动了神话传说中佳偶的心
许仙微笑着
穿过柳莺
惊起了一行白鹭
低首处
白娘子微雨的唇边
——开出了一片 艳丽的桃红
清明
南宋后期诗人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行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

现在苏堤早已浇筑为柏油路面,但苏堤的风光依然不变,春晨尤佳,“苏堤春晓”名至实归。
南起南屏山,北至栖霞岭,苏堤全长近三公里,由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北两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靓丽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我爱苏堤。无论是1978年——1982年上大学期间,星期天有时爱去苏堤徜徉。2002年7月——2016年2月在杭州“打工”时,休息天时不时也会骑个自行车去苏堤骑个往返。

苏堤长堤卧波,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览线。走在堤上、骑过桥头,湖光山色如画图般舒展,万种风情,任人领略。六座拱桥,自南往北依此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映波桥与花港公园毗邻,垂杨带跨雨,烟波荡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眺保俶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地段,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之误,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最后,让我试着学写一首诗词以作此文结尾吧一一
戏作
苏堤春晓诗词
一首
喜看西湖四月间,
天光云影晓寒烟。
翩飞来去燕啄泥,
对唱呢喃莺舞跹。
草色含青竹映水,
熙阳送暖柳掠影。
人夸清明苏堤美,
万株杨柳属流莺。

在苏堤漫步或是骑行
缕缕丝丝的雨滴
挂在杨柳的梢尖
象晶亮的珠片
人的思绪,也被罩上一层
乳白色的淡烟
拨开雨丝,我眺望前边
长衫衣袂
正飘过拱桥桥面
一路行吟
隐入那桂花厅
顿时,苏东坡苏子瞻
那熟悉的诗篇
轻响在我的耳边
我探问着,两旁
清澈的涟漪
绚丽的花木
或说刚刚离开
或说早已上路
是的,他的足迹难以寻觅
但构筑长堤的功绩却深深铭刻在
南屏山下和栖霞岭边
我缓缓地,穿过
六桥濛濛的雨烟
踏上明净的柏油路面
拓宽的长堤上
新植的玉兰、芙蓉
新建的亭阁、花廊
横贯西湖南北
游船戏波中
笑语荡漾里
几声莺啼,衔来更多
风尘旖旎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