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风赓续的血火传奇
——钢琴教育家商维成访谈录
作者/李永水 诵读/李晓方
引 子
很早之前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了。而引发我写这篇小文的是认识时间不长却印象颇深的商维成老师。那是在一次朋友公子结婚的典礼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商维成老师。他略显沧桑的面庞叠印着历经风雨的坚毅,笑眯眯的眼睛给了我一见如故的亲和。这第一印象就深深烙在了我的心底——诚实饱满的谷穗,拔节虚心的劲竹。
以后的日子里,我得知他是退役军人,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负过伤,立过功。他创办的周村钢琴艺术教育中心,成就斐然。还知道他有一位战争年代负过伤,且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岁母亲。更坚定了为他写点什么的念想。于是就有了与他相约拜望百岁母亲的焦桥镇小魏家村一行。
培育家风,为后辈人生启蒙奠基
有200多人口的小魏家村,地肥水美,民风淳朴善良。焦(桥)临(池)公路从村中心通过,村头矗立着市级“美丽乡村”标牌。村西南方几华里处就是被历代学者赞誉为“尚书再造”的“伏生祠”遗址。
遗址尚在,遗风犹存。商维成的太爷爷商守祯以伏生为模,自幼苦读,诗书传家,培育了“识书明理,孝亲善邻,清廉诚信,树德立名”之家风。是远近有名的文化人,被乡邻尊称为“商老先生”。传说长山县太爷下乡巡访,都要下轿拜望,由此成就了一方名门望族。
老爷爷商永俊传承父亲之书香,博学多才,研读了《论语》《中庸》《千家诗》《增广贤文》等线装古书,成就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他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之奥秘,把所学所悟潜移默化于治家理财之道,使得家业日渐兴盛。鼎盛时,成了拥有250亩良田,配有粮仓、骡马车辆,为富一方的大户人家。而最根本的是他把父辈所培育起来的家风家训传承光大,乐善好施,接济贫困,深受乡亲们敬仰。
采访中,商维成引领我到了他家老宅基地、麦场、粮仓以及牲口棚处,讲了他老爷爷商永俊对待雇工的两件小事。有一天夜里,家人来报一匹骡子被盗,而他第一句话就问:“护院人没事吧?”当他得知仅丢了一匹骡子,护院人安然无恙时,就松了口气说:“骡子丢了咱再买,只要人没事就行,以后注意点就是了。”
另一件事就是麦收时节,一个雇工穿着鞋在麦场上趟晒小麦,趁人不注意把趟在鞋中的小麦倒在场边褂子里,待收工时好往家带。这一场景正巧被一小孩看见了,就告诉了商永俊。商永俊一听对小孩嘱咐道:“我知道了,别对外人说。”待收工时,他拎了一袋小麦喊住那个雇工说:“带上这些小麦回家度日,以后缺啥说一声。”雇工羞愧难当,连连认错道谢。这两件事虽小,却彰显了老商家大仁大义的大度家风,而且,言传身教把这种大度家风传给了后人商凤梧,而商凤梧呢,传承家风,乐善好施,更是在乡邻、在三里五村留下了传世口碑。
接着,商家前邻李秀华向我讲述了商凤梧传承家风接济穷人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商家东邻有个叫张开祉的,领养着去世哥嫂闪下的两个孩子为生。商凤梧一家常年累月对其照顾帮助。冬做棉,夏做单,逢年过节送些好吃的。一直帮到张开祉去世,侄子娶亲成家。这个故事至今人们津津乐道。
另一个就是从李秀华她公公那辈起就受助于商凤梧的故事。李秀华的公公李德忠,东言里村人,孤儿。自8岁起就讨荒要饭流落到了小魏家村。他时常帮这家推推磨,帮那家挑挑水,很是勤快。到了十几岁,商凤梧就商量家人说:“德忠这孩子老实勤快,他老家既然没了亲人,咱们不如把他留下来吧!前边那块荒废的宅基地咱帮他买下来先让他有个安身之处如何?”得到家人赞同后,他找到李德忠说了此事。李德忠甚是感激,但又无不担忧地说:“我是单身汉,几年来也没什么积蓄,买不起啊!”“这个你甭担心,乡亲们帮你就是了。”商凤梧大包大揽说道。从此他招呼乡邻有人出人,有钱出钱,不长时间就帮李德忠办妥了此事。到了李德忠成婚的年龄,商凤梧又帮他说上了媳妇。“商维成的爷爷商凤梧与俺非亲非故,不但帮俺买宅基地建房收留了俺公公,还成全了俺这么一大家子人啊!”情到深处李秀华充满了感激。是啊,商维成祖祖辈辈的理家之本、处世之道无不闪烁着守望相助,孝亲善邻的家风之光。为商家后辈人启蒙奠基,賡续着一代又一代美德家风,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传承家风,谱写战火中人生传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焦桥孙家庄成立了中共长山县委。八路军渤海军区三支队常在这一带活动,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与日寇,还有国民党24旅、六团等日伪汉奸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现在孙家庄的长山县委旧址已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商维成老师告诉我,他的叔叔商树信在1938年14岁那年就参加了八路军。父亲呢,非常羡慕,然而出于帮父母料理家务一直没能如愿。而叔叔参军后几个月回不了家一次,爷爷奶奶一直牵挂。1939年的一天,爷爷对父亲说:“听说东言里一带来了八路军,你去看看树信在不在。”父亲到了那儿,果然找到了弟弟商树信。部队首长见兄弟俩如此亲热,又看到哥哥言谈举止中透出了一种不凡气质,就动员他也留下来当兵。父亲呢,深明大义,再加上早有此意,便爽快地答应了。托人往家里捎了信便留在了部队。爷爷奶奶知道了兄弟俩同在一个部队当兵,相互间也有个照应,没有过多埋怨,只是在为两个儿子骄傲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牵挂。然而不幸的是叔叔1943年农历11月在西董葫芦峪的一次对日作战中牺牲,年仅19岁。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邹平黄山烈士陵园纪念碑镌刻着他的名字。1950年,政府有一批抚恤金给烈属,商树忠对母亲说:“娘啊,新中国刚成立正困难,抚恤金咱不要了,行吗?”“行,咱给国家省着。”回答干脆利落。多么的大仁大义啊!谁能说如今咱国家的富裕强盛没有当年这千千万万普通而英雄的母亲慷慨奉献呢?
叔叔商树信牺牲后,父亲商树忠继续留在部队,被安排在东杜、赵旺、夏寨等地抗日学校教书,同时配合当地党组织开展土地改革等工作。领导见他是可塑之才,安排他于1950年到博山进行培训,回来后在长山县委负责工会的组建工作。那时老家的人都称呼他为“县长”,大概因为他在县里为官一任吧!当时人们把工作中难啃的骨头称作“打台湾”,而组建工会则是当时难度最大的工作,但他不负党的重托,哪儿难干他就干在哪儿。长山县委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商德斋(人们都喜欢称呼他的字)。“周村工会就是他去建的。”商维成的母亲如是说。
1956年,商维成的父亲又受组织委派到山东省委党校培训,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等马列、毛主席著作。培训回来,先后任临池乡政治指导员、邹平县农业局局长等职务,在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七十年代后期离休。1958年因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而在那场时间不长却影响极大的所谓“拔白旗”运动中受到冲击。六十年代的那场动乱,他被当作走资派批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住进了医院。虽身处逆境,但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变。当听到有人替他抱怨不平时,他告诫儿子说:“咱个人受点委屈算不了啥,要相信党,相信国家一定会好起来的。”这就是一个老干部对后代的谆谆教诲,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逆境中的初心坚守。
在与商维成交往中,他多次提到战争年代负过伤而且有着传奇色彩的百岁母亲。崇敬孝顺之心,自豪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在我的想象中,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是位干瘪瘦小、眼花背驼的没齿老人。可当我见到仰慕已久的老人时,却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微胖的身材,浓密的银发,和蔼慈祥的面容,还有那高亢清晰的语音令我吃惊。见我吃惊,商维成掏出手机指着不久前为母亲拍的几幅照片介绍说:“这是我娘在韮菜地拔草,这是在缝衣服,这是在烙茄盒子……”如数家珍,一脸的幸福感。是啊,战争年代她受了那么多苦,负了那么多处伤,眼下的她却是那么壮实,那么勤劳,那么精气神,让我惊讶的同时又多了一层迷茫。
商维成老师介绍了我的来意后,老母亲拿开了她近旁杌柞上的拐杖,让我坐到她身边。我呢,顺势握住了她青筋突凸且闪着光泽的手。就在握住老人手的瞬间,我仿佛紧紧握住了一个世纪肃然起敬。老人家快言快语,首先问起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 。我一一作答后说:“我今天就是来听您说的。”“啊!好,好。”于是就有了下面她爽朗而又深沉的娓娓自述,有神的眼睛闪着如炬的光泽把我们拉回了那血火艰难的久远岁月……
百岁老人辛光兰,她的名字是解放后上识字班时起的。 十九岁嫁到商家,受商家家风的感染和薰陶,经常帮八路军缝衣服做饭,替八路军传递情报 。有一次,她正与婆婆给八路军做饭,忽听街上一阵慌乱,说鬼子来了。她与婆婆赶忙把刚烙好的饼子用笼布包好扎好,把刚熬好的菜汤用水桶盛好盖好,麻利地藏到牲口棚墙角的柴垛里,躲过了鬼子搜查。时间一久,这样的情景便成了家常便饭。所以那时在这方抗日热土上便出现了“八路胡同”“八路窝子”等称号,而他们商家就是当时最典型的“八路窝子”。不论白天黑夜,八路军都是从商家老宅西南角翻墙进出,看家的狗很有灵性,好像知道是八路军,也懒得叫了。“但不管怎么说,那时人们总是提心吊胆的,得随时提防鬼子汉奸闯来。”老人又补充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接着又为我们讲述了她负伤的经过。
那是1947年的一天,23岁的她在传递情报的路上被敌人发现,敌人紧追不放想捉活的。“幸亏在娘家时正赶上孙中山的解除缠脚令,我的脚缠了一半就拆了,要不哪能跑那么快啊!”说到情急处老人补充了一句。这时我才注意打量了老人的脚,果然大脚,是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脚!尽管这样,她还是架不住后面粗壮男人们的紧追慢赶呀!正巧前面一条交通沟,说时迟,那时快,她侧身一跃翻下了交通沟。就在她侧身一跃的瞬间,敌人的枪也响了,子弹打穿了她的胳膊又洞穿了乳房。“好险啊!敌人以为我被打死掉进沟里就不追了,我才侥幸逃过一命。”说着老人伸出胳膊撩起袖子让我看。是啊,这枚硬币大小还闪着光泽的疤痕是老人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见证,是历史授于她的一枚别样的奖章。苍天有眼,让她大难不死,如今还这么奕奕有神,是老天的眷顾,更是他有一腔博大的家国情怀释然。
弘扬家风,再续传奇新篇
百岁母亲人生传奇的谜底在我这儿似乎解开了,战争年代九死一生高寿至今的秘诀也找到了。美德家风养成了她勤苦耐劳与人为善的品格,家风传承的五个子女于家孝顺、于国栋梁的不凡业绩,让老人家天天沉浸于光荣自豪。老人的长寿秘诀就是这样幸福又简单。接着,老人家情不自禁讲起了五个子女的故事。大儿子商维廉,建筑业的能工巧匠,高级工程师,一家建筑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然而不幸的是一场急病英年旱逝。虽人生短暂,却创出了人生辉煌。三儿子商维杰人生路上步步业绩突出,现在邹平市人大部门履职,明年退休。小儿子商维泉现在邹平一所学校任教,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老商家的骄傲。
当讲到商维成,老人家更是洋溢着一脸的荣耀。商维成,家中排行老二,学生时期就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写得一手好诗,被招聘为学校民办教师。1974年,19岁的他投笔从戎 ,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由于积极上进,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2月17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就在他参战第27天的3月14日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子弹从肚脐处打入,后脊梁穿出,肠子被打穿5处,截去一尺多。在战地医院抢救,把他从死神拉了回来。如果说百岁母亲解放战争传递情报被敌人追赶那机智地侧身一跃死里逃生的话,那么三十二年后商维成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勇往冲锋的壮举则是喝退了死神,创造了又一幕悲壮而伟大的传奇。据说在那些日子里,老母亲天天晚上向着南方跪拜苍天为儿子祈祷。“有时跪拜一、两个钟头呢!”前邻李秀华如是说。苍天有眼,大地感知,老商家为国付出太多了,天地怎能不眷顾呢?
1979年农历10月的一天,商维成伤好后回家探亲。车到苑城,他下车后,独自背着包从麦地里朝着家的方向走去。那西下的夕阳火红火红的美丽而温馨,一行行麦苗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家乡就是用这种最古老最独特而又最庄重最虔诚的方式迎接从战场上归来的儿子。而商维成呢,对于眼前的一切他浑然不知,只顾走着,走着。不知走了多少时间,也不知走了多长路,恍惚中他看到了前面不远处的那条河,看到了河上的那座桥。我回来了?我活着回来了?他揉揉眼睛,扭了一把大腿,一阵疼痛使他仿佛梦中醒来。“娘——”一声撕心裂肺地呼喊,“扑通”一下扑倒在地大哭了起来。是啊!他怎么能不哭,怎么能不喊呢?在战场上的日子里,他每天都面对着死亡。后来据他说,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甚至一个班全部阵亡,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呢……简直不堪回首啊!也不知趴了多久,也不知哭了多长时间。他抬起头看见了还有几尺高的夕阳,太阳在天边等着他呢,麦苗儿在身边呼唤他呢,老娘在家盼着他呢!他站起身,来不及拂去身上的泥土,一步一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的情景他没说,我也没来得及问。还用说吗?还用问吗?“匆匆地走近你哟我的故乡,紧紧地拥抱你哟我的爹娘。”“走近你亲了又亲哟我的故乡,拥抱你吻了又吻哟我的爹娘。”十年前我这歌词《故乡爹娘》两段的首句能否描述出当时他们母子相拥而泣的场景不得而知。但商维成九死一生后的故乡情结是任何词汇都无法表达的。所以说转业后他又拾起了入伍前喜好的专业,在钢琴音乐艺术上再展身手。他说:我要用音乐成就来回报家乡,用艺术培育更多更高的人才,用真情来告慰牺牲了的战友。
说到这儿,商维成给我讲了一个他同连战友的故事。战斗中,战友这个班打得就剩战友一个了。回国后,战友牢记战前他们的生死约定:谁要能活着回家,谁就是死去战友爹娘的儿子,为爹娘养老送终。他的这个战友说:“我的下半辈子啥也不干,就是干事业赚钱,为死去战友的爹娘尽孝!” 战友的诺言兑现了,赚钱了,至今还每月为死去战友的爹娘寄钱。
商维成呢,不忘战友嘱托,告慰烈士在天之灵。前几年水灾、疫情期间先后向国家捐款数万元。焦桥镇中心小学百年校庆他捐助钢琴一部,捧出了一片火热的乡梓之情。特别自2015年退休后,他除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外,每年向党组织邀纳1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什么精神?是坚守信仰的赤子精神,是弘扬家风,继承遗志,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直到今天,他还珍藏着对越自卫还击战那枚见证血火岁月的红星帽徽和印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八个鲜红大字的纪念水杯。在结识他的日子里,我断断续续听着他的故事,心中一直自问,商维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捧着他一摞摞金光闪闪的奖章证书,看着一叠叠盖有中组部大印的特殊党费单据和一张张灾情捐款证书,听着他无愧人生发自心底的娓娓道来,现在答案有了,他不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吗? 为了实现年轻时的钢琴梦,培养有品德、有艺术的优秀人才,自1988年,他依托周村一所学校创办了商维成钢琴艺术中心。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从1995年至2009年他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对周广仁、李其芳、陈比纲等教授的教学进行了连续14年的观摩和研究。他所教的学生多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以及美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外著名音乐学院。自2015年开始,他应邀赴北京、济南、兰州、西安等地讲学,传播潜能开发新理念钢琴教学法,使学生的多种潜能逐一得到开发和应用。迄今为止,商维成钢琴艺术中心培育出18名钢琴硕士。
今年7月20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德青少年钢琴音乐艺术节商维成被聘为中方评委,创造了又一个人生传奇。据说他为女儿起名“商羽”,中国传统五声音调中的“羽”。 在钢琴艺术的广阔天地振羽高远。商羽,2012年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硕士毕业,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2019年创办商羽钢琴学校,以父为楷模,续写着钢琴艺术新的传奇。商维成老师无不感慨地说:“我总算没辜负老辈人的期望,没辜负牺牲了的战友的嘱托。”我还听说他每年的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的日子,都到周村城南郊区一块高地向着南方祭拜牺牲了的战友。多么的大仁大义,多么的感恩感德啊!
商维成,我的好兄弟,我为认识了你感到骄傲。你用浴血英勇、谦和礼让、追求完美的传奇人生印证了、并将继续印证着我心目中的形象:诚实饱满、感恩大地的谷穗,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劲竹!
结 语
虽然写下了“结语”二字,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是商维成老师这部深远宏大的家史家风给了我心灵的薰陶和洗礼,是英雄母亲的百岁传奇给我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永恒,是商维成老师的初心坚守给我立起了做人做事的标杆。 商维成母亲百岁寿辰之际,我与作曲家朋友创作歌曲《为你的生日祝福》和《妈妈的炊烟》,深情优美的旋律,绕梁不绝的天籁之音祝福老人安康吉祥,福海寿山!祝福商维成老师艺术常青,再创新的传奇!

李永水,中共党员,歌词作者。业余创作半个世纪,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与人合作歌曲千余首,获奖百余项。创作理念: 把词写在家乡大地上,把歌唱到乡亲们心坎上。

李晓方,中共党员。一个热爱朗诵的70后,希望能用朗诵表达文字的优雅,用声音传送世间之美好。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