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玉(韶关市散文诗学会)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带着妻儿回老家,烧香祭祖,与兄弟子侄们团聚。今年小孩提出不回老家了,原因是囊中羞涩。
大年初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我发起的倡议,而且实行了二十多年,现在小孩说不想回老家了,这让我有点不高兴。这也难怪,小孩工资不高,回到老家,既要孝敬长辈,又要给子侄们红包,自己没有小孩,没有红包收,只出不进,多少有点不情愿。
以前每年过年回家,父母不在了,我都会小小意思孝敬哥嫂,给晚辈发红包。后来哥嫂不收我的红包,我就没有给哥嫂红包了。小孩成家后,每年春节回家,也学我给我的哥嫂发红包,长辈要发,晚辈也要发,只出不进,小孩有点不开心。为了不让小孩乐意跟我回老家,我说了很多回老家的好处,并给小孩转账,小孩才高高兴兴跟着我们回老家。我想,我发起的倡议,实行了这么多年,不能就这么凉了。
过年给小孩发红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而我觉得晚辈给长辈发红包更值得提倡,所以每年春节,中秋节我都会对本村同姓长辈意思意思,当然,小孩红包肯定不能少。受我影响,小孩这几年也开始给长辈发红包了。但小孩的能力有限,今年就萌生了不回老家的念头。
现在广东人的小红包,已经不像我儿时的红包那么小,发红包的对象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我读书的时候,红包都是一毛钱,二毛钱的,五毛钱,一块钱算是大红包了。小时候,家里穷,只有爸爸给我红包,都是一二毛钱的。我家亲戚少,家穷,有的亲戚都不愿意来我家,过年我收到的红包就特别多少。在上世纪那个饥荒的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不错了,有红包收心里特别高兴。那个年代实在穷,红包小,走亲戚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更是屈指可数,能够有几个鸡蛋,几扎米粉算是很有面子了。
我收过最大的红包只有五毛钱,而且是没有红纸包住的。那年过年的时候,同年爷来了,我趁机向爸爸要钱买作业本,同年爷一出手就给我五毛钱,这是我小时候得到最大的红包,我高兴得跳起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长大后,改革开放初期,依然很穷,兄弟分家内讧,有过一段无法忘记的困扰。后来出去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才逐渐好了起来。想起自己年轻时没有来得及孝敬父亲和叔叔,等到想孝敬的时候,父亲和叔叔已经不在了,每当想起没有及时孝敬他们,内心的愧疚总是挥之不去。所以,我刚刚出去工作的时候,依然很困难,但我每次见我同姓的长辈,妻子家的长辈亲戚,我都会小小意思的孝敬他们,生怕对父亲和叔叔的愧疚重演。我不但对长辈亲戚这样,对朋友长辈也这样。由于我一直以来的坚持,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我希望孝敬长辈的初心能够在小孩身上得到延续。身教重于言传,可喜的是,小孩对大家庭的长辈也很孝敬,结婚以后每年都给长辈亲戚发红包了。
家教是第一老师,良好家风的熏陶会给小孩的健康成长带来正能量,做好人,走正道至关重要。小孩工资不高,常常入不敷出,给家里的贡献不大,觉得对不起父母。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对小孩说,年轻人赚不到钱不要紧,要紧的是学会做人,做好人,交好朋友,学一身谋生的本领,这样一直下去,一生最坏的结果也是大器晚成。耳濡目染,小孩也懂得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希望我的孝心能够得到传承,修心积德,成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