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生活的浓度
--赏读汪曾祺《浮生杂忆》
作者/葛国顺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画画、拉琴、唱曲、喝酒、品茶和美食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淡自如的风格。《浮生杂忆》是中国纯粹的文人汪曾祺人生之书,收录《我的家乡》《随遇而安》《一辈古人》《翠湖心影》等经典名作50篇。

提到汪曾祺老先生,大家肯定会说:“哦,那个可爱的老头儿。”不仅觉得他可爱,还会被他的文字所漫润,变得平和,并发现平凡日子里的那些甘之如饴的滋味。如果你读过《浮生杂忆》那么感觉肯定一定和我一样,文中没有宏大叙事,纤小静谧,凡人的谈吐居于多数。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把乡情民俗、凡人小事、小食、花草和虫鱼的温润融入平白如话的文字。 汪先生通过文字告诉我们:存在于平凡烟火之中温柔的细枝末节,最抚慰凡人心;幸福就在这日常的轻描淡写里,就在这生活的一饮一啄中。品读他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和风、暖阳以及一切关乎寻常生活的温和意象。
故乡情结是弥漫在文中最为浓郁的味道,汪曾祺先生也深深陶醉其中。汪老于1939年19岁时离开家乡,直到1981年才第一次重返故里。汪先生晚年走红,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才开始注意到他,他笑而对之。无论文学潮流如何变化,他的文字依然故我,他所坚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深具人文生态意蕴和伦理追求的民间品格。
赏读《浮生杂忆》这本书,就好像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回忆,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不仅让人品味到江南的泥土芳香,还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诗意,令人心生颇多感慨。汪老谦称凡人,还说杂记中写的是凡事。可在我看来,好似汪老带着感性和理性的眼光回看自己的童年、家乡、亲人、老师……那些旧人旧事像用心拍摄的老电影,人物是饱满的,生动的,恰似一江平静的春水,涌动着人与人之间既真诚又温暖的情谊,或许我们永远也达不到汪曾祺老先生那样的高度。
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是茶,每日相伴,多年不变,越读越有味,让人拿得起,放不下。赏读《浮生杂忆》好似品茶,渐渐品出生活的浓度和味道。但将他的文字反复读过之后,他对人生、对生活,对文字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他见识过外面精彩的世界,他同样热爱自己平常的世界。其实,汪老的文字看似朴实无华,却最接近生活的真味。 让你从质朴的人生中,品出独有的美感来。再把这种美感,揉进你的灵魂里。这样的人,即使是在平凡中也能溢出香气来!
汪曾祺的文字里,更有一种从容。这种从容,来自于他精神的高度自由,来自于他无法被现实压倒的雅致与情趣,生命本身的韧性会慢慢治愈一切的忧伤。而当下的很多人,其实都被一种名为“焦虑”的氛围裹挟着东奔西跑,却忘记了自己到底应该怎么生活。读汪曾祺久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让读者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或许就可以让你放慢了脚步,变得从容一点,真正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2025.2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