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长岐镇霞山坡口塘村年例活动剪影

正月十三,当晨曦初露时,坡口塘村已笼罩在香烛氤氲中。村民们捧着三牲供品,踩着乡村振兴凝结的晨露,向着村文化中心聚拢。文化中心广场建于2005年,近期又进行了更新改造,每年年例化作人神共聚的圣殿,广场上的百年香炉吞吐着袅袅青烟,将三百年的民俗记忆浸润在每一缕晨光里。
一、神佛巡境的千年回响
文化中心的八仙桌上,多尊鎏金神像在缭绕香火中静穆而立。这些见证过三朝更迭的神明,此刻接受着村民们的虔诚礼拜。“专业人士”刘付师傅按照习俗大显伸手各种仪欣,叩拜着各尊神像,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神灵”,更是明朝正德年间先祖渡海而来的集体记忆。
二、醒狮跃动的生命图腾
日上三竿时,七色彩狮已列阵文化广场,除本村狮班外,还来自强大的霞山狮班,声势浩大的广大群众,姗姗而来。黄鬃狮忽而昂首向天,青面狮倏尔俯身探海,红须狮踩着七星鼓点腾挪翻转。当年轻的狮头李某擎起狮头时,围观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这是非遗传承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舞动着三斤重的狮头,每一个甩头摆尾都暗合着祖传的"三星阵"步法。小学生们举着手机追逐狮队,镜头里跃动的不仅是瑞兽,更是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
三、民俗盛宴的文化密码
午后炊烟升起时,各位大厨大显身手,村中各家各户酒席铺开。白切鸡泛着琥珀光泽,芋头扣肉蒸腾着醇香,各色海鲜芸集,最地道的粤西风味在唇齿间流转。亲友在来往穿梭,特别是外嫁的女儿们带着夫婿归来,用乡音讲述着童年追龙舟的趣事;侨居海外的游子举着手机直播,让大西洋彼岸的第三代也能看见故乡的炊烟。这场延续三昼夜的狂欢,早已超越简单的节庆,成为铭刻在基因里的文化胎记。
当最后一串鞭炮的碎红飘落溪流,坡口塘村的年例并未真正结束。祠堂梁柱间新添的祈愿红绸,孩童们模仿醒狮的稚嫩步伐,亲朋好友手机里的年例照片,都在诉说着这个古老村落用最鲜活的方式守护着文化根脉。在这里,传统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生命律动,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坡口塘村简介
坡口塘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化州市南部的璀璨明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吴川市接壤,尽享地缘优势。其东接东安村委会南山岭村,南邻南岭村委会南岭村,潺潺的狗岭河如亲密伙伴相伴左右,西靠宁静的七里村,北连霞山村委会所在地,四周邻里环绕,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乡村图景。
515乡道恰似一条灵动飘逸的丝带,轻盈地穿村而过。村内道路也已全部实现硬底化,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宛如村庄的脉络,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坡口塘村与外界紧密相连,毫无阻隔。村庄与长岐镇政府所在的长岐圩仅相距3公里,这短短距离,拉近了村民与外界的距离。村民外出办事、购物,亦或是开展贸易往来,都轻松便捷,畅行无阻。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更为坡口塘村成为理想的宜居之地筑牢了根基。
2022年,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坡口塘村积极响应,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外出乡贤、老板以及村民纷纷慷慨解囊,捐助资金达120万多元,共同建设了两口观光塘,波光粼粼的水面成为村庄的亮丽风景;一处文化长廊,承载着村庄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两座休闲凉亭,为村民提供了惬意的休憩之所;还有长者活动中心,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广场周边实现硬底化,广场草坪完成绿化,整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村庄处处洋溢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全村约130余户人家,880多位村民在这片约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共同描绘着幸福生活的新画卷,书写着坡口塘村的崭新篇章 。

热烈祝贺坡口塘村年例圆满闭幕!
2025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