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封号事件:
网络暴力背后的法律警钟
徐婧 山东国杰律师事务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平台的普及,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最近,台湾著名影星大S去世后,其前婆婆张兰因言论被封号一事,引发了公众对网络暴力的广泛讨论。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网络暴力往往以匿名、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肆意蔓延,给社会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心理伤害和法律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不禁反思:如何从法律、社会和道德角度共同应对这一沉重的社会病症?
网络暴力的影响无远弗届,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名誉的侵犯,更是对个体心理的摧残。许多人因无法承受恶意攻击,最终走上了无法挽回的道路。2023年,武汉一名母亲因孩子去世后的穿着等问题遭遇恶意网络暴力,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本已饱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却被网络上的“键盘侠”们不断指责和侮辱,身心受到双重打击。这一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暴力的伤害,早已超越了虚拟世界的范畴,影响了无数人的现实生活。
不仅如此,医美界也是网络暴力的重灾区。虞美人与郑涵文之间的“口水大战”亦是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两位公众人物因为言辞不合,双方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激烈对抗,恶意评论、侮辱性语言不断升级,最终形成了严重的网络暴力效应。尽管这种争斗以娱乐性为主,但其带来的心理创伤同样不可忽视。公众人物的名誉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被恶性评论所压垮,而普通人更是常常在这种暴力下感到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我深知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当我们处理案件时,尽管我们严格遵守法律、公正办案,仍然可能遭受恶意诽谤甚至人身攻击。这种恶意行为不仅侵害了个体的名誉和尊严,也对社会公正造成了严重冲击。网络暴力的迅速传播,使得受害者在面对无休止的攻击时,感到无力和孤立。尽管平台可以采取封号、禁言等措施,但这些手段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在一些极端案例中,比如2024年8月法官王佳佳被害案件,尽管与网络暴力本身无直接关联,但这一事件暴露了社会中的戾气,反映出网络暴力可能引发的更严重后果。
我们亟需反思,如何从源头上防止网络暴力的蔓延,而这一治理的核心在于法律的完善与执行。立法不仅是遏制网络暴力的根本手段,更是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重要基石。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使恶意造谣、中伤、骚扰他人的行为承担清晰且可预见的法律后果,是打破网络暴力“低成本、高破坏”现状的关键。当前,网络暴力往往呈现出隐匿性、跨地域性、扩散性强的特点,传统法律手段在应对时存在执行难、举证难、周期长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更高效的法律救济渠道,确保受害者能够快速维权,避免因诉讼周期漫长而心力交瘁。此外,还应探索设立专门的网络暴力防治机制,加强行政监管与司法协作,确保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地执行,让网络暴力不再游离于法律之外。
与此同时,平台治理同样是源头治理的重要环节,网络平台应承担更大的主体责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识别恶意信息的能力,及时发现、拦截和删除恶意评论,已成为平台管理的必要措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识别有害信息,并针对恶意用户采取限流、禁言、封号等措施,是遏制网络暴力扩散的重要方式。平台还应优化举报机制,确保受害者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而非流于形式。法律与技术的结合,既能从规则上设立清晰的行为边界,又能从实践中提供即时的遏制手段,真正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有效防治。只有法律治理与技术监管双管齐下,网络空间才能摆脱暴力与恶意的侵蚀,回归理性与文明。
在法律或技术手段之外,网络暴力依然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营造健康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性讨论的氛围,使尊重、克制和责任感成为社会共识。在我的法律实践中,我常强调,暴力不仅是身体上的侵害,语言和信息的攻击同样会造成深远的心理伤害。即便身处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当法律、社会责任和理性表达并行,网络暴力才能真正得到遏制,公共讨论才能回归有序与理性。
最后,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暴力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对他人名誉的恶意诽谤、对人格的侮辱,甚至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法律的保护不应止步于传统的实体世界,它应当在虚拟世界中同样行之有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网络空间里的暴力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任何一个公民都不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展。
在网络暴力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华民族有句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警醒,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呼唤。每一个人在网络暴力面前的沉默与放任,都是对人性底线的妥协,甚至可能成为暴力蔓延的帮凶。而每一个敢于站出来捍卫正义、为道德与真理发声的人,都能为社会注入理性、善意和力量。正如杜甫所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一个勇于与不公对抗、与暴力作斗争的个体,都是我们社会正义的守望者。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只有我们共同维护正确的价值观,方能让网络成为传播爱与正能量的温床,而非暴力和恶意的蔓延之地。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起一份时代赋予的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公正、理性的社会。让我们以浩然正气,捍卫人性之光,守护这片土地的未来!

徐婧
山东国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法律硕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调解员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会员。曾任中华全国律协民委会委员、山东省律协家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全国律协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律协调解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多篇论文获奖,曾代理案件创全国首例典型案例,荣获嘉奖,亦荣获“中华全国律协民委会优秀委员”、济南首届“青年英才律师”、“济南十佳青年律师”等光荣称号。现任茂名、鹰潭、韶关等多家仲裁委仲裁员 。已取得“心理咨询师”“企业合规师”“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入选“济南市大数据产业专家库”,多次做客“周末说法”“法治山东”等法律直播节目现场,公益普法,获众多好评。
业务方向:婚姻家庭与财富传承、公司法、房地产及建筑工程、民商事争议解决等。
联系方式:15665837630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