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防趣闻】
边防小岛车牛山拾金记
文/吴周洪【浙江】
在黄海浩渺无垠、孤悬海外的车牛山岛,我曾经守卫过的地方。
天涯小岛,虽然荒凉,但有一群青春热血的守岛军人在守卫。
海风传颂着一个个略带传奇色彩的故事,它像一枚枚闪耀在岁月浪潮中的贝壳,被一代又一代守岛军人拾起、珍藏。
这里和大说讲的故事,主人公叫盖以乐,这位来自山东海阳里店镇姜格庄村的热血青年,在 1971 年投身军旅,奔赴车牛山岛,开启了他别样的海防生涯。
守岛的日子很辛苦,白天的训练,施工,治治学习,晚上的战备站岗。让人最快乐,也是最有趣的,可算是假日的赶海了。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赶海日,车牛山岛的西海边上,盖以乐专注于寻觅海螺,为单调的海岛生活添些海味调剂。就在他俯身探寻之际,一块形状仿若人耳、色泽暗沉的金属块映入眼帘。战友们围拢过来,凭借经验与直觉,都认定这不过是一块普通铜,顺手就将它扔进了装海鲜的桶中,后来又丢放在营房面前挡风墙的石缝中。守海岛的日子本就忙碌,谁也没再多留意。
然而,盖以乐却心有疑虑,每次目光扫过那块金属,心里的疑惑就多一分。他暗自思忖,这“铜片”在海水里久经浸泡、冲刷,为何不见丝毫铜锈?拿在手上,觉得特别沉。这般反常,定有蹊跷。于是,他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将其拿回,置于床铺抽屉,想找个时机好好探究一番。
机缘巧合下,副连长赵尔法知晓了此事。他意识到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当下决定将此物带出岛外,寻求专业鉴定。这一鉴定可不得了,结果显示竟是纯金!消息传回岛内,众人惊愕之余,更多的是对盖以乐这份细心的钦佩。
后来,按照规定,这块意外得来的金子被上交国库。而作为拾金不昧的奖励,盖以乐获得了一套《毛泽东选集》、一支钢笔以及一块钟山表。在那个质朴的年代,这些奖励承载着荣誉与认可,熠熠生辉。
至于这块金子的来历,岛上老兵们推测,车牛山岛曾惨遭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小日本,当年先以此为跳板,再占领连云港。因此,车牛山曾是小日本从海上侵华的一艘不沉的航母。这块金子说不定是佛像的耳部,被侵略者残忍掠夺后在此中转,又不慎遗落海中,在岁月的暗流里沉睡多年,直至被盖以乐偶然发现。
时光悠悠流转,到了 80 年代初,我也踏上这座充满故事的车牛山岛,成为一名守岛新兵。每次听前辈们绘声绘色讲述这个拣金故事,心中便涌起无限向往。赶海时,眼睛瞪得像铜铃,满心期许能像盖以乐战友那般,邂逅一场突如其来的“黄金砖”,可幸运女神从未眷顾,终究没能寻得半分金银财宝。但如今回首,那些年在海岛的寻觅,那些怀揣希望的瞬间,何尝不是比金子更珍贵的记忆呢?当兵的岁月,给每位守岛的军人都镀上了一身真金,对祖中和人民的忠诚,个人心身的历炼,它们镶嵌在海防岁月的画框里,永不褪色,受益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