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初春的散文》
作者:李振和
朗诵:绿萝、发现未来、看海、品味岁月、渺邈、涛声依旧、安然
一:迎春私语
康养之地清晨,我推开窗,一枝桃花斜斜地探进来。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像是不肯睡去的梦。风里裹着青草的味道,还有泥土的芳香。
街巷的三角梅开的正艳。记得去年冬天,她开放的花簇没有现在这样扎眼,植物的生物钟也是随着季节的更替摆动。如今,满树的花渲染春色奔向姹紫嫣红,开在眼角眉梢,开在心情浇灌的园丁心里。蜜蜂在花间忙碌,它们哼着让人猜谜的歌谣,将春天酿成蜜。
越冬的蒲公英悄悄绽放,金黄的花盘追着太阳转动。蚂蚁排着队,在草叶间穿行。它们是否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句?我蹲下身,看见泥土的裂缝里钻出嫩绿的新芽,那么小,却那么旺盛。
沙滩隔岸,欢快的儿童唱着新版歌谣地方是,阳光幼儿园。柳条轻拂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对岸的芦苇丛中,野鸭妈妈带着小鸭学游泳。它们划开的水纹,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我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任春风拂过面颊。口袋里的诗集滑落在地,书页哗啦啦翻动。这一刻,我忽然懂得,春天本身就是最美的诗篇。每一片新叶,每一朵花开,都是大地的诗句。
黄昏时分,我收起纸笔。夕阳将云彩染成玫瑰色,归鸟掠过天际。园子里的花影渐渐模糊,但芬芳愈发浓郁。我知道,当月亮升起,春天会在星光下继续书写她的诗行,素材是华夏的南北方。
而我的诗句,不过是春天的一个注脚。
二:初春笔触
在季节轮回的细腻笔触中,春天以羞涩矜持之姿款款而至。然而,她的到来常伴着一场意外的春寒,其凛冽不减冬日,令行人颤抖。立春之时,人们不禁疑问:为何春意仍伴寒霜?
春寒之际,天空铅灰,云层低垂,阳光斑驳,难以驱散骨髓中的寒意。此时,一壶热茶、一扇窗、一缕茶香,足以让思绪飘远。窗外,万物被薄雾笼罩,时间仿佛凝固,引人沉思。
街头巷尾,春寒中弥漫着早春的气息,清新中带着寒意,预示着生命的复苏。树木枝头虽仍光秃,却已孕育新芽,展现生命的蓄势待发。小草探头,勇敢迎接考验,梅花绽放,以淡雅芬芳诠释坚韧不屈。桃花、樱花等春花,如羞涩少女,静待温暖召唤,蓄势绚烂绽放。
春寒,不仅是气候现象,更是生命与希望的哲理象征。它教会我们等待与坚韧,逆境中保持乐观。正如花朵,等待只为更灿烂绽放,磨砺铸就更坚韧成长。
此时,人们心情细腻敏感,忧郁与期盼交织。忧郁于冬寒未散,期盼春暖花开。这种情绪,如春寒中的轻烟,袅袅升起,又渐渐飘散。
然而,春寒终将逝去,春天必将到来。当暖意驱散寒意,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回望春寒时光,我们学会坚韧,更珍惜春光,懂得生命可贵。
春寒,是春天的序章,生命旅程的必经之路。它教会我们等待、坚韧与希望。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静待花开,迎接灿烂春天。
三:米都粳米香
春风化雨唤醒黑土地的冬眠,风从三江平原的褶皱里伊始,冰裂的脆响是冬的休止符。积雪蜷缩成泪滴,渗入黝黑的肌肤,泥土的呼吸在晨雾中蒸腾,像一首未完成的诗,等待犁铧的笔触。
荒原褪去银甲,露出膏腴的骨骼。拖拉机轰鸣如古老的号子,碾过冻土,翻起沉睡的梦。垄沟蜿蜒成五线谱,种子是待落的音符,在春的指挥棒下,谱一曲《米都粳米香》。
备好的大棚土堆积如山,编织越冬迎春密码。库房内,稻种与肥料私语被登记成册,每一个品种都是写给秋收的情书。农技员的指尖划过数据,智能光照箱里,稻种吐出嫩芽,如婴儿初啼,宣告生命的契约。
农机场的铁牛褪去锈色,齿轮咬合着时间的分秒必争。无人驾驶的轨迹在云端绘制蓝图,遥感卫星俯瞰大地,将黑土与代码编织成一张网,捕捉每一寸生长的光,这就是我们北斗导航的魅力所在……
种植户的掌心皲裂成沟壑,裹着泥与霜。他们弯腰,如祖先驯服野马的姿态,将秧盘摆成整齐的方阵。覆土的动作轻柔,仿佛为新生儿盖被——这土地,是襁褓,亦是战场。
表弟小星的笑声在草甸子上跳跃,野鸭蛋的温热仍藏在记忆的衣襟。而今,他的孩子用无人机巡航田埂,屏幕上的绿浪翻滚,替代了当年手捧野花的奔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旧时代的耕作。
北大荒的魂魄是农垦人“艰苦奋斗精神”镌刻在基因里的音符。七十多载,草窝棚坍圮成砖房,荒原臣服于粮仓。冻土豆的苦涩早已风干,化作春肥的盐,渗入每一株稻穗的经脉。
暮色中,老工程师的烟斗明灭,他数着北斗,念叨“屯垦戍边”的誓言。而年轻的第三代或者是第四代人敲击键盘,让物联网的根系扎向更深的时空。
未来的伏笔,是初春的北大荒,是未封缄的信。 田垄尽头,蒲公英撑开小伞,携带黑土的密码飘向远方。
这里,每一粒种子都是预言,每一寸耕耘痕迹都是续写北大荒人的史诗。
当“数字农业”的星火燎原,古老的荒原正以机器的智慧语言,谱写“中华大粮仓,建三江米都人”第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作于公元二零二五年二月九日凌晨·海南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