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辛店马赵营东西南北门张氏家谱》简评
舞 笛
今天,应邀出席由平顶山市图书馆主办的《洛阳市辛店马赵营张氏家谱》出版发行暨捐赠专题座谈会,甚感荣幸。其实,我与张姓氏族是有着内在关联的——母亲亦属“免贵”一族的张姓根亲,我是张家的外甥,并不摆外,也是张家的血脉至亲。在此,我对编辑整理这部家谱的张连营先生等家族成员表示热烈地祝贺,也对承办这次座谈会的市图书馆诚挚地相邀表示感谢!
现在,根据张连营先生的汇报和对该家谱的阅读,我谈点感想。
一、修撰谱牒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举措
民谚云:战乱之时招兵买马,盛世之际修谱续传。如今社会上不少宗族都在撰修族谱,这是社会繁荣昌盛的重要体现与鲜明标志。有道是:盛世来临,国家要修史,地方要修志,百姓要修谱。那么,国家修史时,除了由国家高层掌握的宏观性重大事件以外,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各地方志所载史籍事项;地方修志,除了当地政府所掌握的官方基本内容外,属地族谱所载内容更是真实反映当地发生事实的构成元素依据和基础支撑。志为史之基,谱为志之础,也就是说,最基层的谱牒,是国家史志基础的基础,大量的谱牒传记非但能够极大地丰富史志内容,同时又能够为史志提供详尽的佐证,以及为相关谱牒修订假以互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葺家谱不但是传承家族根脉和数典敬祖的有效载体,还是丰富地方史志和国家史书的一种基础佐证的依据源流,小河水多大河满嘛。同时也是为弘扬祖国谱牒文化所做出的一种独特贡献。文章千古事,谱牒续万代。所以,我要说,作为社会基层黎民百姓,修好家谱,意义非凡,功在子孙,益于百代,善莫大焉。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大文明”,有三大文明,也就是印度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断代了,唯有我中华文明几千年仍源远流长而兴盛不衰,不能不说这与我们华夏传人尤为重视并依托文字实现血脉文化传承和坚持修史续谱有着莫大关系,我们的历史文化何以能得以永恒维系?概因我中华人民不会数典忘祖,尤以文字载体居功至伟。
二、关于这部《张氏家谱》的可圈可点之处
我拿到这本家谱之后,虽然没能逐字逐句读完,但还是认真翻了几遍,较之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修家谱更有新意。譬如传统意义上的家谱通常都是只记述族人世系名单,标明辈分与血缘支脉关系,并无更多详细表达,放在印刷术不够发达的旧时代,能够如此记录就已经不错了,不可苛求。而这本家谱则彻底打破常规,毕竟如今印刷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可以大量增加内容,也就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世系图谱格式,实现了表现手段与内容上的多样化。如:一是配置有不少图片,使主要人物和坟茔以及遗址遗迹更为直观且具体而逼真;二是收录有张氏相关历史知识,使人能够更加系统的认识漫长历史中张家的功德和对社会的贡献;三是收录有本宗族精英人物专业成果,昭彰张氏一族的荣耀;四是为明确宗族主体生存的具体地理位置而加入卫星定位图,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族群和主要成员生活、流动迁徙情况进行辨认和确定;五是增加了大量亲缘关系说明内容,以利对庞大的张姓关系网络做出精准辨析;六是对资料来源如实标注并对考证内容的来龙去脉进行解释,可较为详细的说明资料的来源与采用的合理性;七是对有族群内部有争议的事项加以说明,好澄清那些有异问甚至相左的看法;八是将字号设得相对大点儿,可照顾视力较弱的人能够阅读,细处更细,小事不小;九是设置族人轶文故事传录,能够使入谱的人物更加鲜活生动、形象丰满、真实可信;十是女性入谱,这是最为可贵的一点——体现了新时代真正的男女平等精神,过去一般“母姓戚系”开枝散叶都不入谱,只体现男系宗亲根源系列,而此谱却实实现了男亲女戚各支脉续衍同时如谱,这些年,由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许多家庭都没了男丁,仅此缘由,便使得不少家庭会从族谱中消失,此举则弥补的这一缺憾,更具人性化和平等观念,等等。这些都是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也可以说是在谱牒文化方面有所创新,可圈可点。当然,其他姓氏或家族修谱也有这样做的,但此书做得更好更完美。尽管同传统的修谱续牒有很大不同,但基本架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后人考证少作难。
三、一点小建议
当然,必须承认,咱们这部家谱已经相当完备了,但我认为,形式上仍有提升空间——倘若将来续修或者重印,可在封面之后首码位置增加一张缓衬硬页,以便赠阅签名或作特别说明时书写之用,这也是如今印刷的一种规范;可制作专用单册存放硬质书盒,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家谱损坏;有必要在文末对交流资料一一注明题目;还有,作为家谱,宜适当“留余”(这时优秀商人的行话),即有一项程序应于考虑,就是在最后增设几张空白页码,以供宗族收藏者续补新人新事,或者记述遗漏内容和宗亲联系方式,为未来后代再度续修家谱积累材料。
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指正批评。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舞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