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情
50年后喜相逢
李红军
蛇年正月初六,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王丙杰同学当起了东道主,邀请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已经退休的同学进行小聚。受邀的有我和在济南工作的张建一同学、在北京工作的韩先锋同学、在天津儿女家照看孙子孙女的罗光芹同学。
参加这次同学聚会的还有村干部张银宗、李恒银,经商的尹燕华、在商业部门退休的刘振友同学。
地点选择在肥城一家颇为讲究的酒店。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不觉间我们这些同学都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再有几年将由“60后”成为“70后”,开始进入耄耋之年。细细想来,让人心生感慨。
1974年,我们就读于肥城第九中学。这里曾经留下我们的青涩记忆。那时候,一个公社只有一处中学,能进入高中读书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情。1975年正在上高中二年级的我顶替父亲到了工厂做工。高中毕业照上没有留下自己的身影,至今想起来甚为遗憾。
那时候住校求学,每周回家一次。周六放学回家,周日或者周一赶回学校。那个时候基本是徒步,连一辆自行车都是稀罕物。那时候因为我父亲在外工作,经济上相对宽裕一些,父亲托在沈阳参军的堂哥买了一辆“沈阳牌”自行车,我就骑着它上下学,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自带干粮求学,学生们有的带煎饼,有的带地瓜,更多时候是自己蒸窝窝头。所蒸的窝窝头上面都有自己的记号,尽管如此,拿错干粮也是常有的事。
学校后面有一块七八亩的地,当时是我们的学农基地。秋天收割完庄稼,而后种上白菜,这就是同学们的菜蔬。白菜吃完后,就只能自带咸菜。
那时候每个同学都带着一个罐头瓶,里面盛着各式各样的咸菜,有胡萝卜咸菜、白萝卜咸菜,还有的干脆盛着一瓶炒过的糊盐。由于营养跟不上,以至于军队在招飞行员时,大多眼睛出现问题,200多名同学参加体检没有几个合格的。
往事如烟,岁月不堪回首。今天的高中生多么幸运啊,谁还再去吃窝窝头就咸菜?高中生们每天都是白面馒头、米饭加丰富的菜蔬,学校食堂各种菜品应有尽有。即便是农村的学生,也不会像我们那时候如此生活尴尬,真乃时过境迁呀。
聚会上同学们各自回忆着自己的人生过往,韩先锋同学在部队军医岗位退休,张建一同学在电力部门工会退休,罗光芹同学在金融部门退休,刘振友同学从商业部门退休,王丙杰同学在安装企业退休,我则在报社退休。我们虽然分属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同贡献,每每想到这一点,大家心里倍感欣慰。
人们常说,同学情谊最纯真,此言不虚。同学之间没有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大家坦诚相待,没有利益考量,体现的尽是人间真情,没有虚情假意。
中午聚餐之后大家意犹未尽,蒋庄的李恒银同学又邀请部分同学继续叙旧。恒银同学的儿子在本庄附近开了一家饭店,很有特色,我们吃的甚是尽兴。在晚上见到了阔别50多年的马新华同学、马春云同学、尹秀芬同学,真是岁月不饶人呐,我们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都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开始进入耄耋之年。
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唠着家常,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晚上10点多,分手时大家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50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瞬间,可谓是白驹过隙,可在我们同学这里却是那样的漫长。大家在一起各自谈论着自己的家庭,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期许,就是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烦恼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走笔至此,我不由地想起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再过二十,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是呀,再过20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是耄耋之年。我们期待着20年后再相会,再畅叙同学情.....
(作者简介:李红军,男。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山东联合日报退休编辑,目前为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