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命
王晓瑜
翻开历史的记忆,旧时庭院深深处,总有女子望着天井上方的四角天空发呆的场景。她们像是依附于古槐的藤蔓,枝枝叶叶都要顺着三从四德的竹架生存。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相似可有可无的存在,有得受够了婆婆或者丈夫的气。而今天的写字楼里、生意场上等,多少职业女性踩着细跟高挑的鞋子在奔波,双肩挑着事业与家庭的扁担,有时压得脊椎隐隐作响。而那些好命的女子,在时光流转中始终是众人羡慕的尤物,亦是道难解的谜题。
旧时女子的命运系在朱漆木盒里的婚书上,就像现在比喻那些从事辛苦工作的人,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尽管如此,旧社会的女子,有时一纸修书就被婆家赶出家门。她们像《浮生六记》里的芸娘,要晨昏定省伺候公婆,要忍着丈夫纳妾还要强颜欢笑。也有命好的。在礼教森严的明代,沈复仍会在芸娘病榻前亲手喂药,在沧浪亭与她共赏明月。这般男子或许就是曹雪芹描写的贾宝玉似的“男神”了。这让人想起《诗经》里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真正的好命不在门第高低,而是有人知疼着热、愿与你共奏生活的乐章。 当代职场女性常自嘲是"永动机",清晨在会议室汇报PPT,在学校里忙不迭地教书育人,在冷冽的寒风中摆着一个小地摊,可回家又要在厨房里忙乎的“热火朝天”,翻炒着滋滋作响的菜肴,洗刷锅碗瓢勺,拖地打扫卫生等,做完这一档子事儿,也就累的不想说话了,尤其是到了中年的女人。某位互联网公司高管曾向闺蜜骄傲地说,她最珍贵的生日礼物是丈夫偷偷学会的三十道家常菜。这让人想起李清照与赵明诚"读书消得泼茶香"的佳话,真正好的婚姻是举案齐眉,相互体贴,共同分担家里家外的事儿,不是谁必须仰视谁,不是谁必须伺候谁,而是共同俯首经营生活中的细碎烟火。
厨房里的烟火气,锅碗瓢勺交响乐中最能照见婚姻的质地。在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的田野调查中,那些主动分担家务的丈夫,往往会把洗衣机当作解数学题般研究转速与洁净度的关系。就像苏轼在黄州垦荒时,懂得将糙米煮得香气四溢,王弗便能在困顿岁月里依然笑靥如花,这是神仙般眷侣。所谓琴瑟和鸣,不过是有人愿在柴米油盐里与你一起“滚爬摸打”,共同续写锅碗瓢盆的诗行。
从三寸金莲到十厘米高跟,女性走了整整一个世纪才挣脱缠足的布条。西蒙娜德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而今天我要说,女人的确是水做的,婚前如花似玉,一尘不染。可婚后,女人就把自己的身心给了家庭,有的甚至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女汉子。如果嫁的男人,抽烟喝酒狐朋狗友,常常半夜不入家,动不动还吆三呵五的,有时还沾花惹草的,这就是鲜花插在了驴粪上的结局。
当我们谈论好命的女人,首先她要有一个像父亲般的丈夫,其次有省心争气的孩子。这样,女人在家里说起话来才能有十足的底气,即使累一点儿,女人的眼睛也能放光发亮。
新的时代,大凡女人早已不该是寻找庇护的港湾,而是期待有共掌船舵的同行者了吧。就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不必再依附于谁的衣袂,而是与良人共执绸带,在红尘中舞出圆满的弧线。这样的好命,才是时代给予女性最珍贵的馈赠。
作者简介: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