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沙龙多闲情
文/王植林
市大剧院西侧,滏河东岸,在这两大地标之间,有一花丽泽秀,宜赏宜玩的龙湖公园。在公园西北部紫滕缠绕的长廊下,和不远处的银杏林中,一年四季,不,准确说,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下雨下雪,总有一拨老头儿聚在一起聊天。声音时高时低,有时还伴有朗朗的笑声。
这拨老人,每天聚在一起活动,人们称他们为小沙龙。参加者,多时十几位,人少时,也有七八位。人数不固定。年龄吧,有奔七的,有奔八的,也有奔九的。一言一蔽之,都是退了休的。我也退了休,但肩负着照看外孙外孙女的重任,没有机会参加他们的小沙龙。不过周六周日,外孙外孙女回他们家之后,我也偶尔会赶去参加那拨人的沙龙活动。所以,我对经常参加沙龙活动的那拨老人比较熟悉。他们有从机关退休的,也有从企事业单位退休的,有两位还是我们小区的。
他们这个小沙龙的形成,大约在十多年以前。当时有三四位领导干部,从市直机关退了休,没事干,就到龙湖公园放风筝。放了几年之后,自我感觉年龄偏大,不适合放风筝了。于是把风筝收藏起来,每天吃过了早饭,用保温杯带上茶水,去公园找个地儿坐下聊天。天长日久,不断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他们这个聊天队伍。看着时机成熟了,条件具备了,于是他们就商定了活动时间地点。春夏秋三季,天长,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6点。地点在长廊下,这里不是阴凉么。冬天,天短,上午9点到10点半,下午2点到4点。地点在银杏林,这里可以晒太阳。他们虽然大体规定了活动的时间,但根据各人的情况,参加活动可早可晚,可长可短。
这拨老人在一起,满满的情投意合,满满的幸福感。他们谈天说地,交流信息,探讨养生,闲聊生活琐事。诚然,他们也议论国际国内大事。但绝对都是正能量。他们之间虽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但有一条原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那就是,坚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决不妄议党的大政方针。在这些大事大非问题上,态度都是很严肃的。但在生活小事上,还是蛮自由的。他们开玩笑,逗趣逗乐,内容生动,形式活泼。
有一次,我去参加他们的沙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说,你们这拨人,怎么清一色,全是长胡子的。怎么就没一个资深美女哦。一下把他们说笑了。“是啊,你给我们介绍几位美女吧。”他们中的一位胖老头儿,立马给我布置了任务。我说,我道非常乐于帮这个忙。但最主要的是你们要增加自身魅力。你们每每参加沙龙活动,都要把自己装饰一番哦。大家听了乐呵一阵。有一位黄牙老者,呷一口茶,深吸一口烟,慢悠悠说道,“你看,我们这拨人,有几个不抽烟的。大家在一起,你给我一支,我递他一支,四周乌烟瘴气,哪位美女愿意来这里挨熏哦。亚克西,这么说,还算他们有自知之明。
小小沙龙,就象块磁铁,紧紧吸引着沙龙小组的成员。这不,老谢女儿在海南有套大房子,头几年,每到冬季来临,就劝自己的老父亲去海南过冬。老谢舍不得小沙龙这帮老哥们,说啥也不去。刚议过了老谢这档子,又有人说,“你看老周,去年冬季患脑梗,痊愈后,儿子和老伴儿不让他再去龙湖公园参加小沙龙。说过马路不安全,让他在小区散步活动。老周听从家人的安排,在小区一股劲憋了两个月,实在受不了这般寂寞之苦。他太想和过去一样,每天都去参加沙龙,在嘻笑之中度过。他认为那样才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于是便瞒着老伴儿和儿子,偷偷去了龙湖公园,去见了他那帮老哥儿们。这一去不要紧,再也克制不住了,又彻底恢复了从前的活动。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眺望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夕阳的余辉把公园的树染红了,把长廊涂上了一层金色。唉,这小小沙龙,魅力无穷。我何时能正式加入其中。作者简介:王植林,河北邯郸人,公务员退休。工作期间从事综合文字工作,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