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 姥 的 风 匣
作者:心如大海
小时候,我是在莲花池的姥姥家长大的。
那是三间房一个小院,中间是堂屋,两边的屋子是住人的。土炕在阳面,灶台在炕头和墙的夹角,饭做好了,炕也热了。
锅灶边上有个很旧的风匣。当地人管它叫——“捭”。
捭是用木头制成的,长方形的身子,中间有一个可以来回拉动的把手,下面的进风口有块小木片,烧火的时候,随着姥姥的拉动,一开一合,“咕哒哒、咕哒哒”的响。
“姥姥,我会拉捭”
从外面回来的我,看到姥姥在做饭,抢到她身边。
“啊呀呀呀,你这是去哪耍去啦,一身土”她在我背上拍几下。
“么事!”我蹲在她身边拉捭。
“慢些儿拉”她用脚把草蒲团踢到我屁股下,抓起几个玉米瓤子扔进灶堂。
“咕哒哒、咕哒哒”
我用力地拉动把手,有节奏的声响,就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
我歪着头看姥姥,火苗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跃着,映照着她那慈祥的面容,光彩熠熠。
她熟练的把面盆里的玉米面,揉成一个又一个小团子,又一个又一个的贴到锅壁上,玉米面饼子上,留下四个手指印。
捭是姥姥做饭的工具,也是她情感的寄托。
姥姥常说,这个捭是她嫁过来时的陪嫁,已经陪伴了她几十年。见证了她的青春、中年,如今又陪伴着她步入老年。
捭的表面已经有些斑驳,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但姥姥却总是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姥姥:“姥姥,一个捭,擦这么干净干嘛?”姥姥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这可是个老物件儿,我用了半辈子啦”。姥姥边说边又仔细地擦试起来,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后来,我渐渐长大,姥姥也慢慢变老。
每次回到姥姥家,我依旧会帮她拉捭,像小时候一样,一下一下地用力地拉动把手。
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感觉到温暖的烟火气。
如今,姥姥已经不在了,那个捭也不知所踪。
想姥姥的时候,眼前就像看电影一样,清晰再现。
那些和姥姥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挥之不去。
审核:东方亮
华人诗社出品
作者、主播
心如大海:华人诗社创始人、社长、原创作者。阿紫艺术团,剑兰夫人主诵团成员。配音秀达人,W官方认证主诵。多家平台的主播,朗诵作品近35000余篇。编配制作:
审核:
东方亮,教师,辽宁朝阳人。喜欢创作,翻译,登山,做义工。喜欢用灵动唯美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诗歌,散文在多家公众号及头条发表。诗歌散文作品300余篇,K歌作品100余篇。代表作《诗一样的女人》、《如果一切还来得及》、《我喜欢这样的傍晚时光》、《有你的秋天很好过》等。还有部分作品入选《中国诗词名家新篇》,是孔子诗歌协会签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