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哪吒2》上映了,票房达到了几十亿,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最少也有几亿人看过。而我是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一些片段,并没有看完整的第二部,第一部我之前是看完了。两部的底层逻辑我认为是一致的,背后讲述了哪吒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回过头来看,大多数人看电影就纯粹是为了看而看,跟风而看。我们看一部电影,并不去思考它和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密切相关的地方?对自己人生有没有启发?对日常生活有没有帮助?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全在这些细节上,并不是多么宏大的事情所拉开的距离。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看电影就是为了放松,带来快乐就好了,像你这样带着这么多的目的,何来的快乐?”的确,单纯地看电影可以带来短暂的奶头乐式的快乐,但带着目的去看,让自己有所启发和成长,这是对人生和精神上带来成就感的快乐。
从《哪吒》这部电影来举例,你看完之后,现在还记得电影讲了什么吗?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悟?还是看完之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呢?我认为《哪吒》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无论是对我们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作品。
我们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做了评价,那么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呢?是很震撼?还是很可爱?还是很感人?还是它背后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感同身受呢?我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在引导思考,使人成长。而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动作、可爱、技术不作过多的评价,而是重点关注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更多地是从电影中看到了那个勇敢、不服输、不向命运屈服并敢于发出挑战的自己。
电影中的哪吒或敖丙,他们是一个听话的人吗?他们是轻易向命运屈服的人吗?有没有发现,他们都不是那个“听话的孩子”,但他们都是善良、勇敢的人。他们更是不会向命运和权威低头。这部电影的核心,不正是在表达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勇敢的自己在向命运抗衡吗?不正是在表达向权威发出挑战吗?如果没有这些,这部电影还有多少人会看?最终,他们的抗衡和挑战取得了成果。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应都是哪吒,可现实中我们却和哪吒背道而驰。我们的文化环境和教育体系无处不在地排斥像哪吒这样“不听话”、反权威、被认为是“异类”的人。我们心里都渴望成为哪吒,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害怕成为那个被人排斥的“异类”。我们总是让自己变得循规蹈矩、顺从、随波逐流,成为平庸之人,却不敢活出那个最真实、最勇敢、无所畏惧的自我。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们都被教育要听话,规规矩矩地做人。但如果下一代想要超越上一代,他们就必须不听上一代的话,才有可能实现超越。
《哪吒》这部电影就是鲜明的对比。再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伟人,比如爱因斯坦如果不去质疑牛顿的万有引力,何来相对论和后来的量子力学?现在的特朗普、马斯克、马云,包括所有那些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听话”的人,才有了他们后来的成功。
那我们为什么要求自己和孩子要听话,什么都要循规蹈矩,成为随波逐流的平庸之人呢?为什么只要权威在自己面前,就不敢质疑、不敢反抗,而是选择完全听从呢?
或许,这正是人与人之间最终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总结: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打破常规、改变命运的人,但真正到了自己身上,却又害怕踏出舒适圈,害怕被视为“异类”,害怕与大众不同。然而,所有伟大的改变都来自那些“不听话”的人,来自那些敢于质疑、勇于突破的人。
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他有多听话,而是他有多敢于思考,多敢于质疑,多敢于选择不一样的路。盲目顺从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稳,但真正的成长和突破,永远属于那些勇敢挑战命运、不愿被定义的人。
所以,面对世界,我们要学会思考,不要让权威成为束缚,不要让规则成为枷锁。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人生,那就不要害怕成为哪吒,哪怕这个世界都不理解自己,就像如今的我一样,成为了人群中的“异类”,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望或难过,反而我因为自己成为了真正的自己而感到自豪。
下面是我让ChatGPT根据我写的内容进行修改后重新发出来:电影《哪吒2》的火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动画效果、动作场面或者情感冲击,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核心精神——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挑战权威,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你是选择随波逐流,成为一个“听话”的普通人?还是勇敢挑战既定规则,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们到底为什么看电影?
很多人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看完哈哈一笑,就把剧情抛之脑后。看电影带来的短暂快乐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能在娱乐的同时,从中获得思考和成长,岂不是更有价值?一部电影能火,不仅仅是因为它好看,而是因为它触动了人心,激发了观众内在的共鸣。
《哪吒》系列之所以能被如此多的人喜爱,正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不认命”的故事。哪吒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反抗权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挣扎、抗争,最终活出了真正的自己。而现实中的我们,真的敢像哪吒一样吗?
现实中的我们,正在背离哪吒精神
如果哪吒生活在现实社会,他很可能会被贴上“叛逆”、“不懂规矩”、“异类”的标签,甚至被周围的人排斥。我们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从小就在培养“听话”的孩子,排斥那些质疑权威、挑战规则的人。
但事实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听话的”。
• 爱因斯坦 如果只听从权威,就不会挑战牛顿力学,提出相对论;
• 马斯克 如果听话地安稳工作,就不会颠覆航天、汽车和人工智能行业;
• 特朗普 如果听从建制派的规则,就不会颠覆美国政坛;
• 马云 如果循规蹈矩地做一个英语老师,就不会创造阿里巴巴。
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人,从来都不是那些“听话”的人,而是敢于挑战、质疑、创新的人。
你真的敢不听话吗?
我们都希望自己或者孩子能成为那个“勇敢的哪吒”,但现实却是,我们在生活中被各种规则束缚,被社会期待所影响,习惯了听话,害怕成为“异类”,最终变得平庸。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听话,要守规矩。”
可问题是,如果一代人只是完全听从上一代人的安排,那这一代人又如何超越上一代?历史的进步,正是因为有人不听话,敢于挑战旧有规则,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与其教育孩子听话,不如教育他们思考,勇敢去质疑,去挑战,去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下一代人想要超越我们,他们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不听我们的话。
质疑权威,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权威的存在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我们盲目相信权威、不敢质疑、完全听从,那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终也只能成为被安排的一颗棋子。
《哪吒》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它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而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渴望挣脱束缚、勇敢做自己的灵魂。**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也曾有过不服输、不认命的勇气?
可惜,长大后的我们,渐渐失去了哪吒的那股劲,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被安排。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
你愿意一直听话,做一个普通人?
还是敢于不听话,挑战命运,活成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