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岁序史韵
嘉年伊始,续五载,策驾寻游胜处。大汉华章,凝目处,回溯千秋往故。旧垒雄关,前尘岁月,一路同瞻顾。山川凝萃,满途皆若金栗。
遥念高祖开基,文景兴稼穑,轻徭薄赋。汉武挥鞭,驱劲虏,疆土扩展威盛。照金烽火,燃灼灼赤忱,𦘦启新宇。秦岭无盗,九州千古康豫。
春节,在我家,近五年的大年初一,女婿总会开车载着一家五口——岳父岳母、儿子和儿子妈妈外出参观,开启充满知识与感悟的文化历史之旅。
2025年春节初一
我们来到潼关。站在潼关城墙上,我问外孙:“日本鬼子打过潼关了吗?”
女婿插话:“日本鬼子没打过潼关,没能进入陕西,守潼关牺牲了几万将士!”
外孙感慨:“中国军队都像守潼关一样拼死抵抗,当年日本也奈何不了中国!”
潼关,关中的东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国守军誓死坚守,让日本侵略者无法踏入陕西半步,这是中国军人的荣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意外涨知识
从山西芮城参观黄河返回时,我们经过风陵渡大桥。我好奇地问女婿:“这风陵渡大桥为何中间加两个钢拱?”
女婿告诉我:“大桥已经下沉,加两个钢拱是为了拉起大桥,防止再下沉与断裂。”
我对女婿说:你不愧是桥梁专家,真让我意外涨知识。
玩雪
在潼关回程路上见一处积雪很厚,外孙要下车玩雪,母亲陪他下车,母子玩雪非常开心,我们在车上也仿佛享受到玩雪的乐趣。
2024年春节初一
我们来到照金革命纪念馆,这里是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
参观完后,我问外孙:“刘志丹等老一辈,若当时生活好或有口饭吃,他们会提着脑袋去闹革命吗?”
外孙答:“有口饭吃,更别说生活好,谁会去冒险闹革命。”
我点点头,告诉外孙:“当时蒋介石统治让老百姓过不下去了,所以毛主席领导共产党闹革命,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我领着外孙参观,看着纪念馆里珍贵的照片和文物,仿佛看到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险,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
他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份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承。
2023年春节初一
我们踏上探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及卫青、霍去病的历史之路。
站在承载千年历史的古迹前,我问15岁的外孙:“汉朝为何伟大?”
外孙清脆答:“汉朝开疆拓土。”
我又问:“汉高祖在怎样的环境下打天下?”
外孙迅速答:“秦末楚汉之争。”
没错,刘邦从小小亭长崛起,在楚汉之争中脱颖而出。
我接着问:“刘邦打天下靠的三个人是谁?”
外孙说出张良、韩信,女婿补充还有萧何。
我继续问:“刘邦为何能当皇帝?”
外孙说:“靠张良、萧何、韩信支撑。”
我笑着给外孙讲起刘邦对三人的经典评价: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其所以败也。”
我讲这个典故是让外孙明白,刘邦成功不仅在于有人才,更在于善用人。
当我问起文景之治的外在表现时,外孙说:“让老百姓过得好。”
确实,文景二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当问到汉武帝的伟大之处时,外孙回答:“打败了匈奴。”
我引导他思考:“没有文景之治奠定国力,汉武帝能打败匈奴吗?”
外孙懂事地答:“不能。”
随后,外孙便滔滔不绝地讲起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的故事,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崇敬与向往。
2022年和2021年春节初一
我们开车进秦岭。我故意问女婿:“历史上,秦岭是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
女婿说:“几千年来,进秦岭必须几人同行,否则不是被抢就是被杀。”
我又问外孙:“现在为何可随意进秦岭?”
外孙答:“秦岭的土匪被共产党消灭了呗!”
我笑着说:“对对对,给乖外孙加十分,你说得对,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但秦岭无强盗,全中国都安全!”
这五年的大年初一之旅,不只是参观游玩,更是家庭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
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外孙在心中种下热爱历史、祖国的种子。
他从汉朝的辉煌中懂得国家强大的意义;
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中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潼关抗日将士的坚守中体会到民族的气节与担当;
从秦岭的变化中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
这些经历,将成为他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们家将继续在每年大年初一,开启新旅程,让这份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七律·寄望
数载春元启睿光,史河探秘意悠长。
汉家故事知兴废,前烈英魂证浩茫。
腹盈经史肩宏任,后学雄心赴锦章。
复兴盛业期君力,家国同辉绽彩芒。
说明:
开篇的《念奴娇·岁序史韵》是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