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祝福里欢欢喜喜
读馨语的诗《迎春赋》
金秋
心情的开朗,脸上的笑容,如春风化雨。走在路上听枝头鸟儿的叫声,听风吹叶子的响声,也许有一只猫就在脚下, 让你的心感觉到温柔。还可以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让心浸泡在其中,写一首情诗,调动所有的故事,自己朗诵,自己听,谱上曲自己唱。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句话的祝福里。
读馨语老师的诗,带着欢乐,祝福,有情,有景,如同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
“站在蓝天下/引来一朵云/牵手相随相依/大富大贵,不如健康到位/金银银山,不如平平安安。”诗是情感的流露,传递,让你给我,我给你,她给你和我。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发于声成文谓之音。”虽是说的音乐,也是由感情生发出来的,当然这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我觉得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应该是从诗,歌,舞或者更多的原始艺术分化出来的。注重抒情是诗歌的一种特点,而且是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所以郭沫若称:“诗是感情的宠儿。”。我喜欢诗 ,喜欢读诗,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发挥。有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蓝蓝的天空下 ,一个人看天空飘来一朵云,和自己心爱的人手牵手,欢快的走。想一想那情景就是幸福,心就是满满的柔情蜜意,目光里的东西会让你我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馨语老师很冷静,接下来就是希望牵手的两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福。为什么只有,因为现实就是尔虞我诈,贪得无厌,权力之争,所有的食品没有让人放心,那些转基因大豆,玉米等等,买回家。为什么呢?因为专家说的,我们县城有一个专家,说什么都是真理,有一天他父亲过世,他说不买棺材,不大办大操,默默地埋葬。一句话就是不声不响,村里人不理解,专家不戴孝,不趴棚,不管饭 ,改革开放。现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上上下下的命令,让别人不舒服,忘本了。没有办法了。 只有自己给自己一个承诺。
“我想祝福你/福气满满,好运连连/岁岁欢愉,事事如意/万物随春好 美好皆可期/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现实就是这样,祝福是所有人的期待,满心欢喜,生活就有奔头。所以诗歌更是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抒情诗在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列。诗歌的叙述与描写具有一定的能力,有不少写景诗 使用的都是借景抒情,通篇都是感情色彩,在情节关键处展开抒情。馨语老师的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让读者感觉到了口语化,熟悉。也是每个人的期待,所愿。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脾气性格不同,说出的话不同,看是实实在在,却是小心眼,不沾光不行 。不高兴了, 就会耍两面派,恶语不断,甚至会落井下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被小人利用,就忘掉了以前的感情。其实人与人就应该祝愿你认识的人,对你真心实意的人“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古筝遇立春,弹出希望/弹出一年的开始/万物随春友好/美好围过来族拥/嫩芽儿把小嘴张开/吮吸晶莹剔透的露珠/竹叶拉响手风琴/把喜庆日子里年味送上/愿你心中有景/愿你一路春暖花开/愿你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古老的事情,演绎古老的故事,上演的人物,走出一个个鲜活的情感动作。春天快到了,春天的温柔长满了枝头,一片叶子是一首春天的歌。春是一年的开始,起步,唤醒了万物,所有的美和爱,情都走了过来。如同琴弦,弹奏出美的旋律,叶芽在沉睡一冬睁开眼睛,伸展腰身胳膊腿,顶破土层,来到春的天地。此刻馨语老师又把春天的祝福送给大家。
由于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新的文学样式还会产生出来。这样在古代的诗词曲和现代的歌词,在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形成的一定要求,格律诗也就成了诗歌形式上的鲜明特色。现在的“自由体”诗歌,形式上虽然没有严格规定,但也讲究节奏和韵律,小节和句式也要相对整齐一致。诗是一种文学形式,喜欢诗,喜欢读,不喜欢那种朦胧诗,就像猜谜语,读不懂,也许这种诗,本来就不是让平民百姓读懂。诗不是故意的那种分行的文字。比喻和形象以及跳跃式的思维,有人喜欢碼出一长串文字。有的是白话,有的是天高云淡,无从理解。
“昨晚,我梦见/春风化成细雨/一把小花伞/融入江南小巷/愿你一帆风顺/人旺,财旺,家旺/人寿保险,运气旺/心中有景,皆有喜鹊相随/送你七星高照/家喜,人喜,财喜/愿你事事皆喜。”
静静的夜,安静的睡去,美好的梦就在夜里,其实不是梦,是现实。在一个春风化雨的季节,那个人一把小花伞走进你心里,我心里还有她心里,一同融入春天,融入大自然。我觉得诗歌还应该高度凝练,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它总是选择最使人感动的内容去表现,并且一少胜多地使它获的广泛意义。诗歌的描写总是抓住最具有特色的事物,从而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诗歌的语言也是最为精炼,诗人艾青称它是“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
读馨语老师的诗,又一次有了一个感觉,让读了诗的人沉醉不知归路了,一直沿着诗的意境走在祝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