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实两则
作者:曹保明
一、《长白有约》鸭绿江让我有了逝去岁月的重逢……
我们G331考察组从临江出发,去往长白,天空飘下了茫茫的大雪,车在高山峡谷间迎风顶雪穿行,越靠近长白县我的心就更增加了一种期待。长白县我虽然来过多次,但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到这里搜集木帮文化从木排上掉进江里的事,一直记忆犹新,进入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还能找到当年的老木帮了吗?
车越往前走,我的心就越期盼。沿着鸭绿江右岸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村落不断闪现在我的眼前,望江楼、六道沟、老道槽子,又进入到八道沟、元宝山,渐渐地靠近了长白县。这时五十多年前我来考察长白山木帮文化的岁月,在我眼前渐渐地更加清晰起来。我想,这次我一定要到当年我去放木排的起点去看一看,也就是今天长白县的马鹿沟村鸭绿江大峡谷口的横山林场老排卧子去看一看,那里是我与木帮们当年乘木排而下的出发点啊,那里有我不可忘却的岁月记忆啊。据当地的同志讲,为了纪念从前放排的岁月,当地已把那里开发成了放排广场了。
下午3点半左右,长白县的大雪渐渐停了,在当地同志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了放排广场。
那个偌大的放排广场,被苍山峻岭包围着,鸭绿江在峡谷里奔流而下,一个气势磅礴的放排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广场的所在地,正是当年横山林场的放排老窝子。
能不能见到当年伐木、拖木、放排的木帮呢?岁月已经过去了50多年了,我已经77岁了,当年的木帮如果还在,至少也得80、90岁了?我明知道不会这么幸运,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渴望和期待,如果能有一次这样的时隔半个世纪的邂逅,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正在犹豫之间,只见一个老人健步向我走来。当地宣传部同志向我介绍,“他就是当年在横山林场放过木排的木帮老人生好尊!”
只见这位老人,高高的个子,健硕的体格,双手十分有力地上前一把握着我的双手,突然说:“是你啊?我知道你,当年,我正在冷沟子管排卧子,那年你来长白,和我们一块去放木排,还掉到鸭绿江里……”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的心一下子悸动起来了,我的双眼再也禁不住涌出了泪花。50多年前的那一幕长白山生活再次涌上我的心头。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成为民间文学教研室的一名教师。为了开展教学,我带着学生来到长白县采风,收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当时很多人劝我千万不要上木排,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可是当年,我年轻力壮,好奇心极强,一副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我说那不行,学生可以不上,我必须上。于是,在长白县横山林场季长的安排下,我坐上木排从长白县老排卧子出发,顺着鸭绿江而下,直奔临江而去。
记得一出排卧子,木排在激流冲荡下,一下子扎入江中,我和木帮们一下子被沉进了水里。江水把我们的裤裆全灌满了水,然后才一点点浮起来。当时还不到五一,鸭绿江刚开化不久,江水像带着冰碴一样透心的凉,我的全身一下子就冻透了。但是这丝毫没有降低我的兴奋,或许可以说,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真实具体地体验了长白山木帮们的生活,让我更加兴奋起来。我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不断地记着沿途的各个山、岭、坡、谷的砬子、山口、险滩的名,山峰的名,包括一些说法和来历等等。木帮们被我感染了,似乎更加热情起来,他们兴奋地给我讲述着每一个山砬子和每一个险滩的来历。比如:吉草垛哨、门槛子哨、阎王殿哨、老母猪哼哼哨、纺车子哨、星星闪哨等等,光听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这里有各种故事。
鸭绿江上有很多险滩,也叫哨口。
我正认真他作着记录的时候,木排已经不知不觉地到了冷沟子门槛的哨。
这个哨口的水流格外湍急,木排开始不稳。老木帮基本已经干了一辈子了,他们的身体似乎已经和木排合而为一,形成一种本能的自保。只有我一个人在木排上摇晃,没摇晃两下,我便一下子掉进了鸭绿江里。
木帮们吓坏了,立刻展开打捞行动。我不会水,我一边在水里挣扎,一边试图去抓我的考察笔记本。我大喊着:“别救我!快救我的小本儿啊!”幸好他们都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木帮,经验十分丰富,他们跳进江里,三下五初二,便捞起了我的小本儿,也救出了我。
之后,我又数次来到过长白山抢救文化遗产,写出了《森林文化》,《伐木》、《抬木》、《拖木》、《森林号子》《放排》等等专著。
我万万没想到,我今生还能如此有幸,能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竟然能遇到当年的亲历者。生好尊老人当年他见证了我的整个考察。
我拉住了老木帮的手,和他一起回忆起当年的岁月。
原来老人16岁闯关东,从山东高密,也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故乡,一路讨饭来到临江,然后就一直在林业上生产劳动。他不仅进山伐过木、赶爬犁头拖过木,喊着号子抬过木,而且还放过木排。
当我们一起回忆起从前的岁月,我们走进G331的意义就更加鲜明了。G331是以一条“道”的独特方式,无言却有力地把我从前逝去的岁月重新找了回来,这是一次记忆的重逢,是一次岁月的重逢,是长白山文化的鲜活记录。五十年啊,50年后的今天抢救文化遗产的发生地,而且幸会了当年的老木帮把头,我的心能不激动吗。
望着这条滔滔的大江,是它把长白山的文化深深地刻在G331这条古道上。正是G331这条古道从鸭绿江源头,也就是今天长白县我们所在的横山林场直奔丹东入海,789km,记载了木帮们开发长白山的血泪史,也记载了俄国采木公司和日本采木公司对长白山木材的疯狂掠夺,但更加记载了长白山的森林文化和临江林业局、长白林业局的木帮们,为祖国的建设做出的贡献,而这些贡献,我们G331考察组见证了这个岁月,而且重逢了难忘岁月的老木帮,这能不使人激动吗。
这种重逢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还以为我只是到达我当年走进这里的林场旧址就可以了。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还有当年一个老木帮见证了我落在江里的岁月,而且我们今天的相见,使我们考察组的所有人都万分的激动。这是一个活态的G331文化的记载,这条古道记载这是一个活态的G331文化的记载,这条古道记载了多少岁月的历程啊,包括我们鸭绿江放排的历程,木帮的历程和G331的历程,把人类开发长白山的岁月生动他表述了出来,因此,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是我永恒应该记载的一天,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G331这条古道的意义和它存在的价值。是这条古道它把长白山的木帮文化、森林文化、矿产文化、狩猎文化、资源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把长白县的许多珍贵的文化存在,包括15道沟的望天鹅,包括十四道沟、13道沟的懂鸟兽语言的人金学天等等。因为每年的3月16日,长白人民都会聚集在放排广场,举办一年一度的长白山木帮文化节(筒称木把节)。丰富的长白山文化将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弘扬。长白山、鸭绿江人们所重现的这个节目,展示着从这条古道所走来的人,在这里生存发展的岁月的历程和印记。同时这里的许多木帮的后代也成长为新时代的林业工人,他们把传承下来的远古时期的木帮文化,很好的保护下来,传承下去了。
夜里,鸭绿江边的长白县民俗文化园花灯齐放,那五彩的灯光,点缀着年就要到来的长白县,给这条古道带来激情和惊喜,我们站在花园村民俗园的玻璃栈道上,我们遥望遥远的长白山和冰冻的鸭绿江以及长白县灯火辉煌的生活美景,我们的心充满了喜悦,我们心底产生出由衷的愿望,愿我们的长白古道把这里岁月的美好带向更多的地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二、G331考察手记之三《池南有约》
——松花江源头惊现逆季不冻流
曹保明
我们G331边境村落大型文化考察组这日从长白县出发,直奔池南区所在的漫江镇而去。我们的车子穿过茫茫的长白山峡,路的两侧是大雪覆盖的森林,只见林中的树上挂着一团一团洁白的雪球儿、地上铺着厚厚的白雪,山林静静悄悄的,没有任何的声息,只有我们的车轮碾压着路上的雪发出的滋滋的声响。
细想四周,山林当中有一片一片的红松古树,还有白桦林、椴树林、水曲柳和大青杨林,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片森林是保护最好的长白山森林地带。这条道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漫江古镇和几处有名的村落。
漫江是古代的漫江营,是在刘建封所著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有明确记载的古地。当我们的车子进入到漫江镇的时候,我们首先来到了讷赫纳殷古城。讷赫纳殷古城是头道松花江的重要汇合地。而此次主要的考察地也是在这条线上的重要的这样一处节点,在这里,它有一个奇特的山水环境,造就了它的存在。而这里又被称为古城谷底。古城就指讷赫纳殷古城,谷底是指周边的山所形成的一块小平原。而且山水集中在此汇集,左边的一条,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大峡谷,江水湍紧而下,被称为锦(紧)江,连接着它的另一江水,是发源于鸭绿江水系的江流,被称为漫(慢)江。这一紧一慢在此汇聚,最后形成了头道松花江。原来这里就是形成讷殷古城的三江交汇处。
发源于鸭绿江水系的漫江和发源于天池水系的锦江在此交汇形成的头道松花江,所以这里的景观十分独特。所以独特,是因为山水形成的走向和速度完全不同,南水漫江,由于它水流缓慢平稳,所以称为漫江,而从东而来的水却湍急冲力大,所以又称为锦江。
这种江流汇合处满语史称为纳殷江,是指有快有慢的奇妙之境。
那时,我们站在这里,突然间,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見直接从东走向而来的锦江与从南面流过来的漫江汇合在一起的地方却出现了清晰的流冰,只见清水上飘着晶莹的冰凌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这山水汇集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这么奇特的文化景观呢?
只见从南流过来的鸭绿江水被锦江的水冲起来,东来的飘荡着晶莹的冰凌的水,使这些冰凌在晶莹的水中转向了漫江的冰层底下,形成了独特的冬天的不冻江……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景观啊,现在正是东北的寒冬腊月天,是东北最寒冷的时节,可是在这里,这条锦江和漫江汇合处,江水飘着晶莹的冰凌,却不冻,而且,那在水流上漂的冰,就像天上的月影一样,打着旋漂移着,水和冰,给人带来奇妙的感觉,使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地,是啊,这是在严寒当中的季节里,江河上竟然飘动着冰凌,而且呢,白色的雪和晶莹的冰凌在水上的漂动,立刻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启发。
原来,G331国道,这一处池南区的这种漫江和锦江会合处,竟然有这样奇特的冬季不冻江,它漂着冰凌的景观,于是这引发了我们的深深思考和广泛兴趣。能否将这种独特的冬季密集冰河冰凌漂动的景观与燃放河灯的民俗结合在一起呢?于是我们立刻召开了考察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们共同策划发展这一种自然景观生动现象和民俗景观所融合的景观融合,形成在锦江和漫江汇合处,冬季燃放河灯项目,这样,可以与吉林市松花江燃放河灯,成为吉林省两处冬季旅游打卡项目,展示北方的冬季,不冻江漂冰凌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燃放河灯,既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习俗,同时也符合这里的自然情况,而且创造了冬季燃放河灯的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这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发展项目啊。
还有一点不由得使我们想到长白山的神奇,为什么在严冬当中,紧江和漫江汇合处却有一条不冻江呢?
经与当地土著人了解,形成头道松花江不冻江的原因第一就是,从东面奔流而来的锦江,它的流速比较快,(古代也称为紧江)。而锦江在流到池南区这一带的时候,上游的落差促成了流到这里的锦江速度比较快,所以它不易结冻;而在汇合处的慢江,由于它平稳缓慢,使它易结成冰层;而锦江的流水即将到达汇合处时,江水拐了个直角,于是进入直角的水,便迅速结了一层薄冰凌,接着便被后边的江水推动,形成了奇特的冰凌漂流。另一点就是,这里四周群山环抱,这里形成一个平稳的三江汇合小气候,所以周边的冷风全被挡住。这是造成不冻江的独特原因。同时也有人分析到,因为来自于长白山的锦江是不是地下有温泉和地热,这也可能是一个地域要素。
而这种长白山独特的自然生态,又推进了长白山生活民俗的融合。
这是因为,讷殷古城是人们祭奠祖先、祈福、祝福、旅游的文化园区,由于不冻江形成了这个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正好可以开启一个冬天燃放河灯的旅游项目,让人们表达展示自己对祖先的思念,让游客来体验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美感,同时也丰富了长白山G331国道神奇的内涵。这处神奇的景观,长白山不冻江的景观也是池南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我们将把这次发现记载在考察报告当中,形成今后G331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