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故乡》,杜延基,原创。
别怪我悄悄地离开故乡,
别笑我总写些伤感的文字留作记念。
别怨我三千里奔赴只为春节几天,
别说我二十年流浪过得匆忙而平凡,
别想我迎风历雪只为见母亲一面,
别恨我这百年孤独的人生没那么平坦,
其实我们全都左右为难。
当离别的时刻已经敲响
当节日的爆竹声依旧此起彼彼的燃放,
当母亲后院里的小狗也知道我远行在叫个不停,
当枝头的喜鹊也有意识得停止了叫声,
其声我也在埋怨这悲欢离合的世界。
我依依不舍的收拾着行装,
风烛残年的母亲早已守候在车旁,
那种刻骨铭心的难舍,
那种无可奈何的辛酸,
那种不堪言说的彷徨,
那种左右为难的泪眼,
击碎了我故作坚强的脆弱的情感。
我闭上眼晴,
我怕那夺眶的泪水打湿了镜片,
再也看不见寒风中挥手道别的母亲,
因为有母亲在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我走吧,母亲!
千里远行的游子
母亲在祝福平安,
而我像一只飞翔的风筝,
可是那根牵引风筝的细线,
还在门前两棵老榆树上缠绵,
缠绵。
杜延基的《再别故乡》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眷恋的现代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 情感深度
1. **真挚的情感流露**:诗人以“别怪”、“别笑”、“别怨”等排比句式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这种情感的流露真挚而动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温暖。
2. **复杂的情感交织**:诗中不仅表达了离别之痛、思念之苦,还交织着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引发读者的共鸣。
#### 意象运用
1. **生动的意象描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伤感的文字”、“三千里奔赴”、“风烛残年的母亲”、“飞翔的风筝”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还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具体可感。
2. **意象的象征意义**:特别是“风筝”这一意象,象征着游子与故乡、与母亲之间那割舍不断的联系。而那根“牵引风筝的细线”则象征着亲情、乡情的纽带,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 语言特色
1. **质朴而富有韵味**: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同时,诗句的押韵和节奏感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2. **细节描写感人至深**:诗中通过对母亲守候在车旁、小狗的叫声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离别时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让人感同身受。
#### 结构布局
1. **层次分明**:诗歌采用分段式结构,每一段都围绕一个主题或情感展开,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 **首尾呼应**:诗歌首尾通过“我走吧,母亲!”等语句形成呼应,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1. **故乡与亲情的眷恋**: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2. **生活的无奈与奋斗**: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无奈和奋斗的艰辛。这种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现实,引发读者的思考。
综上所述,《再别故乡》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生动、语言质朴且富有韵味的现代诗。它通过对故乡和亲情的描绘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