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人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袤的华夏大地,农村水利建设的热潮如火如荼。在时代的号角下,各个公社积极响应,纷纷设立水利建设指挥部,这成为推动水利发展的组织领导的关键。这些指挥部承担着水库、扬水站建设以及道路建设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组织与实施重任,许多当年兴建的水利工程,历经岁月的磨砺与洗礼,依然稳稳地屹立在这片土地上,部分工程至今仍在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默默地守护着一方水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2025年2月6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东风路,我有幸采访到了这段历史的参与者 —王增业。在交谈中,王增业向我详细地介绍了当时水利建设指挥部的运作情况。
〔人物简介〕王增业,男,1949 年 10 月出生于六汪镇王家庄村。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在其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曾担任过六汪公社水利建设指挥部文书,隐珠供销社副主任,灵山卫、灵山岛供销社主任,大场镇政府经委主任,以及胶南县(市)供销社副主任、胶南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等职。

本文作者与王增业(右)
我(采访人,下同):王老,您好!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些当年六汪水利建设指挥部的相关情况。您是哪一年到六汪水利建设指挥部任职的呢?
王(王增业,下同):我是 1972 年 5 月到六汪公社水利建设指挥部工作的,1973 年 3 月就离开了,算起来总共不到一年时间。
我:当时水利建设指挥部的内部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呢?
王:水利建设指挥部设有指挥和副指挥,当时,赵玉贞同志担任指挥部指挥,他带领大家攻克了不少难题。指挥部下面还设有三个组和四个连,分别是施工组、秘书组、后勤组,以及一连、二连、三连、四连。每个组和连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我:当年您在指挥部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呢?
王:我在秘书组,主要负责宣传工作。指挥部副指挥王明吉同志兼任秘书组组长,他是六汪公社下河山村人,工作经验丰富。后勤组考虑得很周全,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医生,为大家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我:您在指挥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肯定对当年的重点工作印象深刻。当年指挥部抓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王:重点工作当然是水利工程建设。当年主要有两项大工程,一是修建从柏乡到丰台的道路,这条路对于改善当地交通、促进物资流通意义重大。就在今天,这条路还是一条重要的乡村公路。二是法家庄大渡槽的建设。我在指挥部的时候,大渡槽的建设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进行工程的测量、勘察等。

法家庄大渡槽局部(2023年摄)
法家庄大渡槽始建于 1971 年 4 月,一直到 1974 年 10 月才完工,历时 3 年多。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技术不算先进的年代,建设这样的大工程十分不易,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实用、有效的土办法。
我:当时公社设水利站吗?
王:当年设水利建设指挥部的时候,没有水利站,各项工作都由水利建设指挥部承担了。指挥部之后,公社水利站的设置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我:水利建设指挥部是什么时候撤销的?
王:我不太清楚,后来我就走了,到胶南县农具一厂去了。陈建功同志担任过六汪水利站的站长,可能是指挥部撤销之后设水利站了吧?我说不准。陈建功是丰台人,他已经去世了。
我:王老,您今天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专题,但这些史料,让我对当年的水利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编史修志有参考意义。谢谢您!
目前,六汪镇正在编纂《六汪镇志》,欢迎了解六汪史实的同志提供情况或有关线索!


(作者日月星辰,即采访人,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