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记》
作者: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读:云中鹤
退休后,时光在茶盏里舒展,在墨香中沉淀。某日整理旧物,忽见泛黄纸页上洇着半阕残诗,恍然惊觉那些年错过的晨昏,原来都藏在未及言说的絮语里。自此,"聊"字便成了我案头常开的青瓷瓶,日日插满新折的枝桠。
初试啼声是在都市头条的方寸天地间。将晨练时拾得的市井烟火熬成顺口溜,却遭某位冠冕文人讥为"寡淡凉白开"。倒也不恼,偏在"学习强国"的慕课里觅得诗聊课,方知文字原是月光,照在青石板上是诗,洒在搪瓷缸里亦是诗。于是那些被岁月揉皱的絮语,都成了宣纸上洇开的墨梅。
最喜薄暮时分与老友漫步长堤。残阳将柳丝染作金线,阿明总揣着搪瓷壶来,说这是"移动茶馆"。某日说起儿时偷摘公社桃子的旧事,笑声惊起白鹭,翅膀扑棱棱剪碎漫天霞光。这步子丈量的何止是年轮,更是将往事煨成陈酿的陶瓮。
老宅檐下的"嗦聊"另有一番况味。劝双亲学那檐角风铃,常与四邻唱和。父亲竟真焙了桂花糕,邀来旧时工友。青花碗盛着碧螺春,皱纹里漾开的笑纹比茶汤更浓。看他们争说1958年抢修江堤的往事,恍惚见得年轻时的父亲在暴雨中扛沙袋,脊梁如桥拱。
小孙女是上天赐的"婴语译官"。晨光熹微时,她躺在摇篮里咿呀作歌,我拿半生戎马换作童谣:"摇啊摇,摇到黄州桥..." 她忽闪着杏眼,竟伸出藕节似的小手来够我的勋章。这隔世的对话,原是血脉里汩汩的春溪。
周末的茶聚是永不散场的戏台。老伙计们围坐如环,龙井在紫砂壶里舒展成旗枪。说起三十年前浇筑桥墩那夜,暴雨如注,我们拿军大衣裹着图纸。如今桥上车水马龙,我们的故事却在茶烟里袅袅成篆。
网络时代的"文聊"更添奇幻。某夜与天南海北的文友论诗,窗外落雪簌簌。忽有人传了首《雪夜访戴》的旧体诗,群里顿时下起魏晋的雪。键盘敲击声里,竟闻得剡溪的橹声。
图书馆的"书聊"最是旖旎。小孙子窝在我怀里,指认绘本里的深海灯笼鱼。稚嫩童声念着"珊瑚是海里的烟花",我偷偷在借书卡上写:某年某月某日,某老叟借得沧海一粟。
黄昏的舞池盛开着银发牡丹。当《夜来香》响起,老张邀我跳探戈,说这是"用脚尖写诗"。旋转时瞥见镜中倒影,忽然懂得,原来皱纹也可以绽成莲。
而每日太极后的"静聊",总在梧桐树下铺展。陈师傅教我们观想丹田如太极,却见满地落叶自成八卦。他说养生之道在"常与天地言语",我暗笑这老学究,哪知我们早与晨风私语多年。
这些零珠碎玉,竟在都市头条的园圃里长成了"金色中国"。编辑发来用稿通知那日,我正在给孙女哼新编的童谣:"月光光,照书房,老砚台,吐墨香..." 小丫头突然咯咯笑出声,许是听懂了,这世间最深的学问,原在寻常言语的褶皱里。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