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律·次韵和清.袁枚“挂冠”诗
冬日微霖润柳枝,
曾堤芳草绿尤期。
冰河待化旋波抑,
玉絮无飞暮霭迟。
揖送残年龙遁后,
翘望新岁蛰醒时。
凭栏把酒恩仇忘,
老骥辞鞍剩怅思。
❊ ❊ ❊
附:袁枚“挂冠”诗:
柳折青条花折枝,
挂冠偏于少年期。
香风太早春应惜,
好日犹长起未迟。
出处敢云追往哲,
耕桑也是报 明时。
归心浓后官箴少,
除却林泉总不思。
❊ ❊ ❊ ❊ ❊ ❊
风骨雅量.深感低吟—
—赏读王建群七律“和袁枚挂冠诗”
~李稼夫~
王建群先生这首《挂冠》次韵诗堪称当代七律佳作,既承袭古典诗歌的雅正风骨,又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生命感悟,展现了三重艺术境界:
一、意象经营见匠心
开篇"冬日微霖润柳枝"以微雨润柳之景暗藏春讯,"冰河待化""玉絮无飞"两组意象既准确捕捉了冬春交替的物候特征,又以"待化""无飞"的克制笔法隐喻着欲说还休的人生况味。尾联"老骥辞鞍"化用典故而不着痕迹,将壮心未已与淡泊超然巧妙统一,意象选择既符合传统审美又别具现代哲思。
二、时空架构显巧思
全诗构建起精妙的时空坐标:横向空间上,从曾堤芳草到冰河暮霭,由近及远铺展画卷;纵向时间上,"揖送残年"与"翘望新岁"形成历史纵深感,而"龙遁""蛰醒"的意象对举,既暗合生肖纪年的传统文化,又赋予自然更替以神话维度。这种四维交织的结构,使短短八句容纳了天地人生的宏阔气象。
三、情感张力含至味
诗人将"挂冠"主题处理得极具层次:表层是冬日饮宴的闲适("凭栏把酒"),中层是岁月更替的感怀("残年新岁"),深层则是士人精神的终极叩问。"恩仇忘"与"剩怅思"的矛盾统一,恰如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的顿悟与不舍,在放下功名的洒脱中保留着知识分子的精神守望,这种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深得唐人七律三昧。
此诗次韵而能出新,用典而不泥古,在对袁枚原作的致敬中完成了当代文人的精神画像。尤其在格律严整中见流动之气,对仗工稳处显虚实之变,堪称传统诗词创造性转化的典范之作。济南诗脉得此佳构,诚为泉城文化新添一枚雅韵徽章。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