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大化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有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蓝桂珍。他的一生,恰似一幅缓缓铺陈的壮丽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铭刻着奋斗的印记、奉献的热忱与坚守的执着。
蓝桂珍,一位坚毅的瑶族男儿,于1957年5月,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呱呱坠地。他身形挺拔,身高168厘米,自年少时起,心中便怀揣着炽热的梦想,毅然踏上了求知与成长的漫漫长路。
1965年至1969 年,蓝桂珍在龙力小学开启了他的求学之旅。那是一段满溢着童真与好奇的纯真岁月,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他宛如一艘扬起风帆的小船,勇敢地破浪前行,努力汲取着成长的养分。蓝朝安见证了他在小学时光里的每一点进步,那些清晨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课间操场上的欢声笑语,都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初的美好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
1970年至1972年,他踏入法堂大队高小。此时的他,已褪去了几分童年的稚嫩,眼眸中多了些许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唐秀全陪伴着他度过了这段至关重要的成长时期。课堂上,他全神贯注,跟随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课后,他勤奋钻研,在书本的世界里探寻真理。这些努力,都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同为一座宏伟的大厦打下了稳固的基石。
紧接着,1973年至1975年,蓝桂珍在法堂大队初中继续深造。唐秀全依旧是他学习道路上的忠实见证者。初中的学习生活,学科增多,难度加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他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努力挣脱束缚,向着更广阔的天空振翅飞翔。
1975 年至 1976 年,生活的轨迹发生了转变,蓝桂珍来到龙力小队参加劳动。这段劳动经历,让他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却也在磨砺中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蓝文明见证了他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他用勤劳的双手,挥洒着汗水,为小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过程中,他学会了担当与责任,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这些宝贵的品质,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1977年至1979年,对于蓝桂珍来说,是意义非凡、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光。他被报送进入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攻读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在这所专业的师范学府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每一堂课、每一本书都成为了他追逐梦想的阶梯。韦朝东等见证了他在师范学校里的拼搏与成长,那些在教室里专注听讲、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日子,都让他离自己的教育梦想越来越近。他仿佛是一颗在黑暗中磨砺的星辰,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毕业后,蓝桂珍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如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弄文村母老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他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他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对知识的探索;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蓝桂珍不仅在教育工作上兢兢业业,在政治上也积极追求进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荣获了大化瑶族自治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他人生的勋章,更是他努力奋斗的最好见证。
在生活中,蓝桂珍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他喜欢自饮自乐,以酒会友。那一杯杯美酒,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也成为他与朋友交流情感的纽带。他的座右铭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豁达、率真的性格。在闲暇时光里,他与朋友围坐在一起,举杯畅谈,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温暖与乐趣。
蓝桂珍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忠诚与担当。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追逐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