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江,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西抬头村人,出生于1951年12月。1970年12月入伍,2020移交至"杭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副军级主任中医师,浙江医学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从医59年来,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妇科临床工作和部队将军以上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
自1988年开始曾先后任《国际医学老年医学》特邀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心电学杂志》责任编辑等。
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美国、香港和国内30余家刊物发表论著,英文、日文译文、医学科普文章等600余篇,合著、主编专著两部约60余万字。获军队疗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三等奖等12项。基于颇丰的学术成果和五十余年的临床成就,被录入《南京军区卫生人物志》和《现代名医大典》。
梦幻成真
陈清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十月的一个早上,五十来岁的老民兵肖楠,笑着调侃希旺,“你连陆军都当不上,还要想当海军?”希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地看着肖楠。你昨晚上说梦话:“我要当海军!声音很响的”。因为暮秋,民兵屋,是农村民兵值班睡觉的地方,特别是秋冬季节,人们收获的玉米,花生大多都放在外面,所以晚上需要民兵看护。每户人家收获庄家都是放在自己的场子里。几个场子连在一块儿便叫做“场湾”。民兵屋前面是场湾,那里放着大家收获回来的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晚上民兵需要轮流值班看护。昨天晚上是肖楠值班,希旺因为没有当上兵,情绪非常低落,就到民兵屋和值班的一起住了。
肖楠并没有瞎说,希旺确实连陆军都没当上。他考了两年兵,都没捞着去。一九六八年目测通过了,因为他不到16周岁,干脆连体格检查都没让去。好不容易盼到一九六九年底,希旺心想今年该让我去当兵了吧?。正当他满怀信心地想去当兵的时候,谁知天公不作美,这年村里体格检查合格的青年比较多,民兵连长说,希旺啊,你还年轻,让年龄大点的人先走吧。就这样,希旺想当兵的梦想再次成了泡影,你说他此时会是啥样子的心情?虽然希旺情绪低落,但工作还是很认真的,也只有忙碌的工作才能冲淡内心的郁闷。希旺自去年从卫校毕业后,一直努力工作。卫生所里人员少,有时医生、护士、司药的工作都要做。在希旺的带领下,卫生所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次希旺的一个外县亲戚,因为腰痛病卧床不起,想让希旺给他扎扎针灸。希旺便骑着自行车给这个亲戚扎了几次针后,亲戚居然就可以下地干活了。后来过来找希旺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希旺的家乡属于丘陵地带,村子南面有几座小山。山上长着不少中药,比如柴胡、防风、桔梗、威灵仙等等,希旺抽空自己去挖中药,有时还动员人们去挖中药。挖来的中药可以结算成现金存在卫生所,以后看病取药可用此钱。这么好的事情,大伙都不甘落后,很快中药堆满了一屋子。合作医疗也是县里的标兵。就这样,希旺所在单位成了全县的新针疗法、中医中药、合作医疗等三个先进典型,希旺的名气也水涨船高,还作为县卫生界的先进人物做过几次宣讲。
这年六月份,地段医院里的鲍晨光院长很欣赏希旺,就想推荐他到大学深造。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深造机会。谁也不曾想到公社里居然以卫生所是三个先进典型代表,一旦他离开典型就难保为由,否定了医院的推荐。地段医院领导得知希旺上大学深造没有通过,就马上派了一名五十来岁著名老中医丁一生到卫生所蹲点,对所里的医生进行传帮带,以便让希旺能到大学深造。即便如此,公社里对希旺上大学这事还是没有通过。他到大学深造机会就此被无情地剥夺了。在地段医院里有一个叫安茂熙的人是希旺的好朋友,他是部队转业到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那时的主治医师在医院里可是响当当的。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评定职称的说法,主治医师就是最高技术职务了。一天希旺来看安医师,他说深为希旺没能去大学深造感到可惜。他接着说,既然有人不想让你去上大学,那就当兵去吧。当兵保卫祖国,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相信不是个别人所能阻拦得了的。希旺说,当兵也不是我自己能说了算的。安医师说,我和带兵的领导好好说说,肯定能行。后来希旺才知道,是公社武装部的张部长从中作梗,他才上不了大学。原因是这个部长和希旺的父亲曾经是同事。在那个年代,单位里有派性,他们观点不同,是两个不同派别的队伍,所以部长才对希旺上大学的事在公社党委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提出否定意见。
同年十月,如火如荼的征兵工作在希旺的家乡开始了,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加。希旺却没有积极报名。希旺的父亲是村里的书记,吃早饭时父亲对希旺说,你好去报名参军了。希旺说因为希望不大,所以还没报名。同时希旺对父亲说,今年我如果体格检查通过了,您可不能阻拦,要说话算数,否则我就不去报名了。父亲不知可否地说,先报上名再说吧。因为此时张部长仍然是公社的武装部长,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个父亲心中有数。
村里应征报名参军的青年有八九个,最后确定体格检查的只有四人。希旺在四人中年龄比较大,心想今年该轮到我了吧。体检结束,希旺想去看看安医师,顺便摸摸情况。路过征兵办公室时,听到安医师和人在激烈的争论着什么。那人说不行,就这样吧!后来安医师和希旺说,我会和带兵的胡军医介绍你的情况,让他去和姓张的交涉。希旺后来听接兵的胡军医说,张部长在定兵会上,还是不让希旺参军。在胡军医据理力争的情况下,他提出让胡军医再增加两个名额,安排他那个派的得力干将。胡军医无奈答应了张的无理要求,最后才达成一致,使得希旺终于得以入伍。 希旺心里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此时他别无他法,只好听天由命了。上苍对希旺还是很眷顾的。有一天希旺不在家,家里来了一个穿着四个口袋的军官,说是来家访的。那是只有肯定能参军的人才会被家访,而且这次来家访的还是个军官,邻居们说,希旺今年肯定能参军了。不过这人穿的不是黄军装,是灰色军装。有明白人说,人家那是海军!希旺回家时,母亲激动的述说着军官家访的情况。那个当官的叫我“大阳”,其实是大娘。胡军医是浙江建德人,那里的人都这样说话。那个人说你会到“迎波”(宁波),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
希旺接到了入伍通知书,1970年12月22日到公社驻地六旺的一间大屋领军装。以前参军,直接换了衣服,马上开拔。今年非常人性化,让新兵们穿着崭新的军装,回家过一夜,以便与父母及其他家人和邻居们告别,顺便炫耀一下当兵的荣耀。这天晚上,村里为希旺他们召开了欢送大会,会议气氛很热烈。希旺的父亲看上去不怎么开心,他讲话时没了以往的慷慨激昂,草草地说了些场面上该说的话,就离开了。这次村里四人体格检查合格,名额有限,其他两个年轻点的青年只好等到来年再穿军装了。希旺回到家中,家人均无睡意,奶奶是家中的最高权威,父亲母亲很孝顺,都很听奶奶的话。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在挣着瓜分希旺的衣物,闹得不亦乐乎。夜深了才静下来,奶奶和母亲说,明天这一离开,不知啥时候才能见面,两人边说边哭起来了。希旺思绪万千,心乱如麻,明天就要离开家里,在这个家里他住了十八年啊!希旺迷迷糊糊,不知何时睡着的。
次日一大早,母亲已经煮好了他最爱吃的饺子,可此时希旺却吃不下去,他哭了。母亲说,孩子快吃吧,还不知道中午什么时候能吃上饭呢,多吃点,吃饱点。看见母亲在流泪,希旺难受极了……。村里的人们在村南面的土坡上集合起来,欢送两个新兵。民兵连长把新兵送到公社。在那里有新兵连的班长整理队伍,然后徐排长讲话,提出新兵纪律,保证安全到达目的地等。然后近百个新兵排着队伍,爬上了等在那里的几辆军绿色大卡车,离开了家乡——六旺。
希旺本来在当兵无望的低落情绪中,晚上梦见有陆军、海军来招兵,他强烈要求当兵,而且还要当海军。现在希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怎么说呢?美梦成真吗?我以为,在当时,希旺做的不大可能是美梦,最大可能是幻想或幻觉,所以觉得“梦幻成真”比较确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