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老爷孟广谦:善德流芳,福泽绵延
亓玉玲 李幼华
一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温暖与传奇的光芒,大洛庄村的“疙瘩老爷”孟广谦及其后人的故事便是如此。“前人积善,福泽后人”,这句古老的话语在孟广谦家族身上,仿佛有了最为生动且真切的印证。
孟广谦所在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大洛庄村,是一个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邻里之间的故事总是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被反复诉说着。而孟广谦的孙子辈后人兄弟四个,无疑是整个村子乃至周边十里八村都瞩目的存在。老大如今已是96岁高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赋予了他一种别样的从容与慈祥;老二87岁,身子骨依旧硬朗,走起路来还带着几分年轻时的利落劲儿;老三85岁,精神矍铄,那双眼眸里透着历经世事的淡然;老四也有80岁了,笑声爽朗,透着对生活满满的热爱。
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家里兄弟五六个甚至七八个的情况并不罕见,可历经风雨变迁,到如今兄弟几个还全部健在的,那真的是少之又少了。正因如此,孟家兄弟四人的情况,成了众人眼中艳羡不已的佳话。每当人们提起,心中总是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缘由,让这个家族如此有福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们那位了不起的祖上——孟广谦说起。孟广谦,人称“疙瘩老爷”,在曾经的莱城行医。那时候的莱城,大街小巷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难病症困扰着百姓。而“疙瘩”这种病症,尤为棘手,有的长在身上,疼痛难忍,有的影响着容颜,让人自卑不已。多少人四处求医问药,却屡屡碰壁,受尽了病痛的折磨。
可孟广谦,却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专治这令人头疼的“疙瘩”,成了众人眼中的“鬼医圣手”。他的医馆里,每天都有着慕名而来的患者,有抱着孩子的妇人,焦急地诉说着孩子身上莫名长出的疙瘩;有拄着拐杖的老者,被身上多年的疙瘩折磨得夜不能寐;还有正值壮年的汉子,因为脸上的疙瘩影响了生计,满面愁容。而孟广谦总是耐心地一一诊治,他那专注的眼神,灵活的双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经他治疗的患者,大多都能渐渐康复,“疙瘩老爷”的名号也就越传越响,越传越远。
在莲花山下,还矗立着一座“神医疙瘩老爷庙”,那是人们对孟广谦深深感激与敬重的见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庙宇,可谓历经了重重波折。起初,只是几个深受孟广谦恩泽的村民提议,大家一拍即合,觉得应该为这位神医做些什么,让他的善举、他的医术能够被更多人铭记。于是,筹集资金的行动开始了,有的村民拿出了自己辛苦积攒的积蓄,有的则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出来变卖,可这距离修建庙宇所需的费用还差很多。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有位在外经商多年的乡人听闻了此事,被孟广谦的事迹所打动,慷慨解囊,捐出了一大笔钱,这才让修建工程得以继续下去。接着,请工匠、选石料、定木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期间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工程进度受阻,还有工匠不小心受伤,大家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担心庙宇无法顺利建成。
但大家都没有放弃,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那座“神医疙瘩老爷庙”拔地而起。庙宇建成之日,鞭炮声声响彻山谷,人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纷纷前来参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时光流转,孟广谦已经离去,他去世时,如今96岁的那位孙子也才仅仅三岁,对于其他几个孙子来说,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这位有着神奇医术的老爷。然而,老爷的故事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族紧紧相连,并且在岁月里不断传承着。
就像有一回,老大孙子去小曹村走亲戚,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老大正和亲戚们唠着家常,这时,村里有人好奇地问他:“小什么子,你是哪庄里的?”老大笑着回答:“城北大罗庄。”那人眼睛一亮,紧接着问道:“你庄里有个神医,姓孟,叫孟广谦,你听说过吗?”老大一脸自豪地回答:“知道!俺老爷来。”那人顿时来了兴致,拉着老大就开始打听起孟广谦当年行医的那些事儿,老大也兴致勃勃地讲着,周围围聚的人越来越多,都沉浸在那些神奇的故事里。
无独有偶,老大后来又一次去河南西汶南走亲戚帮忙出姜。那是个忙碌的时节,大家都在田间热火朝天地劳作着。休息间隙,又有人问起老大同样的问题,老大依旧是那熟悉又自豪的回答,周围的人听闻后,纷纷发出赞叹声,对孟广谦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也对老大他们这一大家子越发羡慕起来。
岁月悠悠,孟家兄弟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有段时间外面传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觉得所谓“疙瘩老爷”的医术不过是被夸大了,那些故事都是人们编出来的罢了。这些话传入兄弟四人耳中,让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他们知道,老老爷的医术是实实在在帮助过那么多人的,那些被治愈的患者的笑容和感激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家族也曾遭遇过艰难的时期,年景不好的时候,粮食收成欠佳,生活变得十分拮据。但兄弟四人始终坚守着老老爷传下来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德,他们相互扶持,有一口吃的都想着先给对方,遇到邻里有困难,也会尽力去帮忙,哪怕只是几句安慰的话语。
或许正是老老爷积下的福泽在冥冥之中庇佑着,慢慢地,那些质疑的声音渐渐消散了,家族也一次次度过了难关,日子又慢慢好了起来。
如今,在大罗庄以及周边的十里八村,孟广谦的故事依旧被人们口口相传,每次说起,都是带着满满的敬意和感慨。大家看着孟家兄弟四人如此长寿健康,越发坚信这就是前人积善带来的福泽。这份福泽,不仅让孟家兄弟四人的生活安稳祥和,也让整个家族在村子里备受尊重,谁家有个难处,都愿意找孟家人商量商量,大家都觉得孟家人靠谱、善良。
孟广谦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在岁月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他的善德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后人的心田,也让福泽在家族里绵绵不断地延续着。它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生活中去行善事、积善德,相信善有善报,让这份温暖与美好能够在世间不断传递,永不消逝。
“前人积善,福泽后人”,在孟广谦家族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善的力量,看到了岁月无法磨灭的传奇,更看到了人性中那熠熠生辉的美好品德,愿这份美好能永远留存,福泽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灵。
二
“杨家峪、田家庄,疙瘩老爷来治疮。药到病除解痛苦,四面八方美名扬。”这是在田家庄等一带山村的人,专门给疙瘩老爷编唱的一段顺口溜。从顺口溜的内容可以看出,当地人们对疙瘩老爷的信赖与敬仰。
三九严寒时节,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田家庄,探寻田家庄的疙瘩老爷庙,孟广谦的后人早就听说疙瘩神医早年行医在高庄一带享有盛名,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还为他设立了疙瘩老爷庙,但是就是不知道在哪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从亲戚的口中知道了田家庄建有疙瘩老爷庙,先前是为了纪念专门治疗疙瘩疮神医修建,但几经变迁,庙已经只剩一个底基,墙屋已经消失不见,后来是田家村的毕桂香田正德主持兴建,历经两年,才有了现在的疙瘩老爷庙。
当我们来到了田家庄,阳光正好,一条河弯弯曲曲把凤凰山和青牛山蜿蜒分隔,遥遥相望,上游的仙人山隐隐相见,太阳的光洒在河两岸,朝阳洞和疙瘩老爷庙也遥相对应,凤凰山上的城墙弯弯曲曲,朝阳洞的一抹暖色也清晰可见。在河的拦河坝上面的水域,我们看到一半冰一半水,水里还游有几只野鸭子,风吹芦苇,长絮摇曳,一排排白杨树,在河岸一侧,好一派祥和的自然风光。我们见到了疙瘩老爷庙的修建人田正德,一行人来到了疙瘩碑前。
真是个风水宝地啊,一下车,一个在此休息的当地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他介绍,他是这里的常客,特别是夏天,这个石岸下的水边上,凉风习习,而冬天,这里也不冷,看石崖下面的水,清激见底,小河里面的溪水潺潺流淌,石岸石壁,陡峭而立,有的似刀削般,有的又突兀凸起,仿佛小桂林般神奇。我们踩着小溪流的石头过河,沿石壁下的台阶路,来到疙瘩老爷庙。红墙绿竹,一座小庙在山前怀依山傍水,据田正德介绍,当年建这个庙时,一砖一瓦都是用肩膀挑着过河运来,如今我们涉水而来都觉得行走困难,可以想象当初建疙瘩老爷庙得有多难。我们问他当初建这个庙的初衷,他说,当时是听了村里行医的毕桂香老人提议才重修疙瘩老爷庙的,目的就是纪念治病济世的疙瘩神医,同时庙里还供奉其他的神仙,逢年过节,上香祭拜,让神仙神医保佑村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历时两年艰辛,建成疙瘩老爷庙。而今疙瘩老爷庙和凤凰山朝阳洞遥相呼应,成为了人们来田家庄的一个必到之地。山上还有数百年的老梨树,柿子树,层层石堰,守护着疙瘩庙,而青牛山,则像一个敦厚结实的老牛,相伴此旁,守护着神医疙瘩老爷。
临上山时,田正德就通知了村第一书记吴勇和村书记张志国,此时,他们忙完手头上的事,也来到了疙瘩老爷庙前,一番寒暄,我们知道了田家村已经开始了旅游开发,像悬崖下的这片水,重点打造成小桂林,沿河治理,建成栅栏桥,让人们水上行走,游览石崖峭壁似画廊。吴书记、张书记还说等村里建成了文化馆后,让作协、书协、吴研会等都来挂牌采风,让田家村成为协会的创作基地,让更多的人知道凤凰山、朝阳洞、仙人山的历史典故。
凤凰山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田家村东,海拔440米,在凤凰山上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山洞——朝阳洞。
从凤凰山西坡攀登,连翻三道山梁,即钻进一片茂密的灌木丛,继续盘旋徐行数百步,就与从南坡登山的小道相会。上攀数十级石阶,至一崖下,折西行30余米,再拾级而上,方登临近200平方米的庭院。地势平坦,面南俯视山下,北面是一处横贯山顶的悬崖峭壁,朝阳洞的洞口即在壁崖左下方,因向阳,故名“朝阳洞”。民国《续修莱芜县志》云:“蝙蝠洞,俗名朝阳洞,在县治东南,凤凰山阳,与矿山伏龙洞通,每云连即雨。”朝阳洞洞口高3.1米,宽4米,深约500余米。洞口上端刻写着“朝阳洞”三个篆书大字,两个披着彩花的石狮子守护在洞口,洞口两侧布满石刻,洞内亦有少量石刻。右侧峭壁间有“凤”字刻石。洞口西侧有“云高洞”刻石,均无款识。洞中多蝙蝠栖息飞动,亦呼作蝙蝠洞。当地传说安期真人曾在洞内修行,采草药炼丹,故又称丹炉洞。朝阳洞东侧岩壁上,刻写着“空谷”两个大字榜书,由明嘉靖莱芜县令陈甘雨所书。“空谷”是空旷幽深的山谷之意,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这里喻指深广虚静、安期生修行的朝阳洞。陈甘雨的题刻大气磅礴,生动描述了凤凰山朝阳洞的特征。雪蓑与章丘籍进士、中麓山人李开先是好友,游凤凰山朝阳洞时,见洞景生情,遂作《寄中麓山人句》诗,刻于朝阳洞左侧石壁上,诗云:“夫子别来跨凤山,凤山勒石初入手。飘笠烟蓑肻问许,春风二月中旬酒。”又云,“万幻而空,保身为上。雪蓑渔者。嘉靖丁未岁(1547年)阳月十有一日,同凤岩谭子、碧山董子、凤台任子漫书诗援笔。”诗歌表达了游览凤凰山景、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态。
济南莱芜高庄街道境内,谭家楼村北,白马峪村西,有山曰“仙人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有仙,源自美丽传说,又有史料记载。传说秦人安期生,在此修仙,曾引得秦始皇专程前来,询问成仙之道。明嘉靖年莱芜县令陈甘雨,携一子一女,仙逝之后,皆葬于山巅。另据史料记载,山上有安期真人庙,亦有安期生炼丹处遗址。仙溪,是仙人山山谷之中,山涧空处渗水所聚,雨水季节,溪水潺潺,迂回曲折,蜿蜒绵亘,绕道仙人山东向,在安期真人庙后,穿过一地下石桥下,汇入白马峪村前小河,此河上源,为莲花山采石溪,下游汇入汶河。
仙人山虽海拔不高,山体不大,但在莱芜历史上却是一座名山,山上人文古迹甚多。特别是明嘉靖莱芜知县陈甘雨留下的“第一山”“只此是山”石刻、寓莱文人雪蓑的多处石刻,更为仙人山增加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疙瘩庙坐落于此,其神奇色彩更加浓厚,老百姓更渴望神医神仙保佑平安。
相传:疙瘩庙坐落在古称凤凰山的土塬之上,据传是周武王战胜殷商后,姜子牙封神斩将的重要场所,即著名的封神斩将台。传说中,姜子牙在此凭借玉虚宫元始天尊的玉符和金敕,封赐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以及飞廉、恶来两位恶煞之神,因此疙瘩庙又名聚仙宫,是关中道上规模最大、神祇众多的庙宇。古时,这里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庙宇内人声鼎沸,充满神圣与热闹的气氛。这些传说,据老一辈口述,过去清晨,整个聚仙宫会被晨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然而,历经战乱和岁月流转,疙瘩庙的辉煌已不再,多处建筑遭受损毁,昔日的繁荣与宁静已难觅踪迹。尽管如此,这些遗迹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成为人们探寻古往今来神话与现实交融的珍贵窗口。
处于凤凰山朝阳洞仙人山附近的疙瘩老爷庙,正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正因为疙瘩神医孟广谦的行医济世的故事,流传久远,世代相传。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