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挺进大巴山
作者:张北传
京昆通信电缆线路,通过秦岭东段进入四川境内的一百多公里地段,因丛山峻岭石多人少,不便雇用民工,上级决定由我们13军抽调114团和友邻111团分担这一地段的国防施工任务。1973年10月12日我们114团接收任务后,团主要首长一行与17日来到通江,经过三天现地勘察,明确了我团沿线施工任务。22日开始在部队中进行动员,于11月6日部队分别从潼南双江镇和遂宁同时出发,千里挺进大巴山,于9日到达施工区通江县铁溪区,其中三连则前去到陕西省镇巴县的万僧寺。
大巴山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主峰光雾山海拔2507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曾在大巴山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四川军阀的“三路进攻”和“六路进攻”,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部队到达大巴山施工区后,团首长立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国防电缆施工任务。会上赋予了各营连具体的任务和质量要求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并请工兵一团有关首长介绍了工程情况。经过现地勘察和动员,部队明确了任务、责任及工程质量要求,同时也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经过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于11月15日埋设电缆的施工全线开工。
为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施工任务,部队全体指战员,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决心打好施工这一仗。部队首长和机关干部分别下到基层各营连,跟班排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工棚、同施工。因施工地段大多是青石,但上级配发的钻岩机数量有限,大部分靠人工用钢钎打眼放炮。战友们争先恐后抡大锤、扶钢钎、安装炸药雷管、点引信爆破。爆破后紧接着大伙用铁锹一锹一锹的清渣、搬石,人人都抢着干抢着搬,同时大家每天都总是早上班晚下班,有时还打着灯笼火把夜战,手磨出了血泡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三连的战友们在陕西境内,那里的施工条件更艰苦,他们以工程进度为重,以苦为荣,忘我工作,在悬崖峭壁上施工还创造了一人一天挖沟1.7米长的最佳记录。
挖完沟放电缆是件细活,丝毫不能马虎,由于铜轴电缆十分娇贵,不能打弯更不能漏气,特别是在山地铺设放线,必须用人工排成长队将一条电缆抬上山,随后又由人工接力将电缆托起来往已挖好的沟里铺设下去,以确保电缆不受任何损坏。
当线路通过通江河时遇到了难题,电缆必须从江底通过而且要埋在河底若干米深。通江河宽近三百米,河水流量大,江底除了鹅卵石全为硬石质,河水像从一块大青石上流过一般。施工又时值寒冬,河水冰冷刺骨,因没有水下施工的经验,对此部队首长又特请工兵一团派来十五连五十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前来我团帮助指导协同施工。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紧张施工,终于提前一天完成了电缆过江任务。
整个施工从接收任务到撤离通江,共五个月零八天。在气候严寒的冬季和地质坚硬这样困难的地段上,胜利的完成了埋设百公里国防通信电缆的光荣任务,部队安全顺利的回到了营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往昔五十年前跟随部队到大巴山开展国防施工的情景,使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2025年2月5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