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年初九
风俗的温情与禁忌的敬畏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在岁末年初的交替之际,春节的热闹与喜庆依旧在空气中回荡,而大年初九,这个特别的日子,又悄然带上了几分独特的韵味。它不仅是新春佳节的延续,更是承载着丰富风俗与禁忌的一天,仿佛是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勾勒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年初九,有些地方称之为“天公生”,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人们以虔诚之心,准备各式供品,焚香祭拜,祈求上苍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桌上摆满了寓意吉祥的食物:苹果代表平安,柑橘象征吉祥,还有那热气腾腾的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而在这份热闹与欢庆之中,也藏着一份对禁忌的敬畏。老人们常言,大年初九不宜动土、不宜远行,以免惊扰了天神的安宁。妇女们会避免缝补衣物,生怕针线之声会伤了天公的耳朵,影响一年的运势。孩子们则被教导要言行谨慎,不可说不吉利的话,以免为新的一年招来不幸。这些禁忌,虽然看似琐碎,却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走在繁华街道上,可以看到孩子们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那些风俗与禁忌背后的深意,但那份参与感与仪式感,已足够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快乐。大人们则在一旁,或忙碌于准备祭品,或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展望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大年初九,是风俗与禁忌交织的一天,它让人们在欢庆中不忘敬畏,在敬畏中不失温情。这些传统习俗,如同一股股细流,汇聚成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它们不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提醒着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心怀感恩,尊重自然,珍惜眼前的一切。 正月十五前,每当夜幕降临,烟花绽放于夜空,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那一刻,所有的风俗与禁忌都化作了心中最真挚的祝福。
大年初九,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与虔诚祈愿中缓缓落幕,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共843字 2025年2月6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