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蛇年随想
——我们如此过年
文/老悟
正月初八,悠长的年假悄然落幕,新的一年又拉开了序幕。回望这七八天的假期,每一天似乎都在吃吃喝喝中浑浑噩噩地度过,可还没醉过几次,年却已经匆匆走完它的流程。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这句老话如今依然适用。过年的滋味,好不好过,全凭自己的心境。酒肉自然少不了,但又能真正品尝多少呢?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似乎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了那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与激情。身体各项指标频频亮起红灯,“三高”问题让人头疼不已,工资却始终不见涨。抱怨、牢骚或许能带来一时痛快,但最终还是得释然、释怀。生活嘛,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年,真是个奇怪的生物。一到年关,人们就像被某种神秘力量驱使着,变得疯狂起来。商家们堆积如山的货物,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人们那无尽的购物欲望。大包小包往车里塞,恨不得把整个超市都搬回家乡去。仿佛乡下就是个物资匮乏的地方,乡亲们一年到头都在忍饥挨饿。其实呢?乡下的父母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们并不缺吃少穿。孩子们长大了,像鸟儿一样飞走了,留下他们在家里孤独守候。可过年这事儿,必须得热闹啊!于是,孩子们便放开手脚去采购,生怕落下什么好吃好喝的,一趟趟往超市里跑。
除夕那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忙碌和喜庆之中。大人们忙着洗菜、煮肉、炸果果;孩子们则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欢声笑语不断。到了下午,如果天气晴朗,家家户户都会在场院上支起桌子,围坐一起享受难得的亲情团聚时光。一顿团年饭吃得热火朝天,大人们享受着孩子们的夹菜敬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有工作的孩子则兴奋地接过长辈们的红包,感受着浓浓的年味。祭祖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家各户都会去坟园接回祖先的魂灵,在堂屋里摆上供品祭拜祖先传递家风。这样的场景在城市里的酒店是绝对看不到的。
乡村的夜晚烟花绽放鞭炮齐鸣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人们在礼炮声中辞旧迎新满怀喜悦。而此刻的城市却静悄悄的,政府严令燃放烟花爆竹让那份传统的年味儿荡然无存。世道变了,人心也跟着堵了起来。到底是烟花爆竹污染了空气,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在“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氛围中过年的……
进入蛇年,金蛇狂舞,灵蛇献瑞寓意总是萦绕心头。每一年。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向往着新的一年能够事事如意。初一早晨照例吃了团圆香甜的元宵外,我们还穿上了新衣裳自由地走动。初二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我们也照例回到了妻子的娘家。山城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营造出喜气洋洋的年节氛围,远处的山头还落着雪。初三则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主要去给城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及舅舅们拜年,这样的习俗加深了小辈们对“亲戚”的印象。初四吃过早饭,我们就打道回府了。初五是老伴的生日,我们在家举行了个小型仪式。孩子们给订了蛋糕,主要是为了满足小孙女的愿望,家里谁过生日,她都兴高采烈,有蛋糕吃更是乐不可支!初六我们去庆娃哥乡下新家恭贺乔迁之喜。他在乡村修了四间两层的小洋楼,气派非凡,亲朋好友都前往道喜。修房造屋是农村人家的大事,房屋竣工后,邀请亲朋好友热闹一下,期盼未来有个好兆头。初七我们开始整理家务,孩子们也准备次日上班,开启新一年工作常规模式。
就这样,这个年节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其实,想想过年就是这样:红红的对联和灯笼、热闹的吃吃喝喝、家人的团聚以及亲戚朋友的走动,这些简单而又温馨的元素,构成了我们心中的中国年。这是挺好的事儿啊!
然而,在欢乐的年节气氛里,我却莫名地感受到了一丝异样。这份感觉,如同冬日里的寒风,不经意间穿透了节日的喧嚣,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年味,似乎在悄然变化。无论是灯火辉煌的城市,还是宁静祥和的乡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新年的到来。然而,我总感觉如今的年味已不如往昔那般浓郁。乡下的夜晚,曾经被锣鼓家什的热闹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填满,如今却只能在鞭炮声后的寂静中回味那些美好的时光。记得小时候,我们会在草垛子里藏猫猫,整夜整夜地跑村串户,那份纯真的快乐仿佛还在眼前,但转眼间,我们都已经长大,那段疯玩的岁月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因为现在的做饭方式在发生变化,普遍用电力,而使用液化气、天燃气渐成趋势,桔杆还田,乡场上再也见不到麦草垛,学校布点调整压缩,本乡本土撤了小学,小辈们的娃娃被逼进城上学,这些因素造成农村的“颓废”“凋敝”,烟火气自是年节一时之愉,所续的过年欢乐当属一己“残梦”。
乡下的清冷,更是让人心生感慨。老家的村子里,三十多户人家在春节期间只有一多半会打开房门迎接新年,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依旧大门紧闭,显得格外凄凉。待到年节过后,又有一半的家门将再次关门闭户,举家外出打工谋生。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思考:再过十几二十年,乡村还会剩下些什么呢?父辈们终将逝去,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将步入暮年,小辈们更是无人愿意再回乡村居住。到那时,土地无人耕种,房屋无人居住,乡村是否真的会变成阴森森的“鬼村”?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再为土地、为房子投资,拿那么大的精力持续深入搞“乡村振兴”,真的还有意义吗?
而在城市里,人们谈论最多的则是压力。新一代人不婚不育已成为常态,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关乎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更触及到民族的未来和存亡。与此同时,电商、AI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让传统的商业模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街道上,越来越多的门店贴上了“此店转让”的告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作为靠写字打发时间的文化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拥有知识的困境和迷茫。未来人类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这些痛点,在这个年节里突显出来,如同一道道拦路虎横亘在人们面前。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的党和国家将如何作答?世界又将会变成一种怎样的局面?这并非我个人杞人忧天,而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蛇年的春节虽然已经过去,但这些思考和感悟却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日子。
【作者简介】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创联部副主任。吟诗作文遣时光,品茗论道调闲情。退休诗人,居汉水之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