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端回响盛唐音
——读党端婧《云端之歌》随想
郝秀琴
长安城的青砖在晨雾中苏醒,丝路的驼铃穿越千年时空,航天城的霓虹与盛唐明月遥相辉映。党端婧的《云端之歌》结合了盛唐文化、丝绸之路、航天科技等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部富有诗意的诗集,不是简单的诗行排列,而是一幅用文字编织的时空经纬图。这位从西安蓝天古城墙根走出的诗人,以六章诗篇架起一座精神天梯,让现代城市人的乡愁与千年文脉在云端相遇。
青石板上绽放的当代诗韵
“站在古遗址唐城墙之上/突然之间穿越时空 ”的诗人,“梦回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脚下是浸透历史汁液的方砖,眼中是航天城升腾的现代云霓。这种时空错位的诗意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作者的双重身份:党端婧女士既是西安市中老年书画协会里挥毫泼墨的传统文人,又是航天四院文协中记录科技腾飞的现代歌者。“苏醒了大地/催生了万千世界”《春阳》与《吹笛人》的意象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投下剪影,《烟火人家》中市井生活的温度与《迎春花礼赞》里的时代强音相互应和,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抒情美学。“万木萧疏/大地望春回/哪里有春的气息/哪里寻春的足迹/世界把目光投向你/春在你的万细胞里萌动/你枝条里孕育着春韵/寒雪,河冰,冷气/都遏制不住你的生机……”
而《浮桥》一诗尤为精妙:“月光蘸着河水/写下一座浮桥/桥的一头系着山村/另一头连着远方。”钢铁的坚韧、木头的敦实、竹子的灵动,在波纹中重构文明的倒影,映照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二、丝绸之路的月光三重奏
当《丝路花雨》的芬芳洒落在《丝路霞光》的篇章中,《蓝色的复兴》不仅展现了地理意义上的古道新貌,更深刻揭示了文明基因的现代解码。历经多少朝代,多少春秋,那抹深邃的蓝色始终镌刻在民族的记忆中。这抹蓝,曾在青花瓷的釉彩间流转,熠熠生辉;它也曾为远洋的古船披上盛装,扬帆破浪。它一直渲染着大海的壮阔,与蓝天在地平线上交融,绘出一幅无垠的画卷。蓝色的波涛,激荡着世界的风云,也拨动着民族的心弦,奏响时代的强音。
诗人以“赤子之情”将敦煌飞天的飘带化作航天器的轨迹,让《天上霓虹》与《丝路霞光》完成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创作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写,而是重写了海洋文明的复兴。
三、云端诗心的精神返乡
《母亲临行》与《妈妈纳的千层底》这两首诗,蕴含着最朴素却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以“千层底”这一意象,展现了母亲一生的辛勤与奉献,千层底不仅是鞋底的厚度,更是母爱的厚重与深沉,凝聚了母亲无尽的心血与牵挂。诗人通过母亲形象,串联起个体记忆与集体文化基因。她的勤恳与坚韧,既是乡土精神的缩影,亦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这种精神返乡,既是对生命根源的追寻,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深情致敬。
在《母亲临行》中,诗人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归宿——村外干沟边的一抔黄土。这抔黄土虽离五里头村不远,却仿佛隔断了今古,成为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分界。母亲的黄土地,不仅是她肉体的安息之所,更是她精神的永恒归宿。诗人将母亲比作一粒种子,悄然潜入这片土地,预示着生命的延续与重生。这片土地将因母亲的存在而永远花繁林密、庄稼茂盛、郁郁葱葱,象征着母亲的精神与爱在大地上生生不息。
这两首诗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缅怀,也阐述了她对乡土、对生命根源的精神返乡。母亲的形象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她的勤劳、坚韧与无私,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也是民族文化中永恒的精神内核。
诗人的精神内涵在于,她不仅是在书写个人的情感,更是借喻母亲这一形象,唤起读者对家庭、乡土与传统的共鸣。母亲的千层底、黄土地与化作种子的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爱与传承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根源的追寻与对精神家园的守护。这种精神返乡,既是对个体记忆的回望,也是对集体文化的深情致敬。
四、格律酒坛中的新古典主义
《诗怀远方》星空叩问的终极命题,都在《云端之歌》中获得诗性解答。这首诗以丝绸古道为精神坐标,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诗人以“步韵唱和”的独特创作姿态,将文化传承的集体使命转化为个体诗意的生命践行,在格律酒坛中酿制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古典主义诗篇。
“ 醒来的瓦当唤醒了我的丝路梦/步芳闻老师的韵/和着丝路花雨的春/同诗妹一起上征程/走玄奘的路/弘扬张骞之精神/跨昆仑越祁连走帕米尔高原/一路跋涉千里迢迢……”
“醒来的瓦当”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既是汉唐气象的物质载体,更是文化记忆的激活装置。当秦砖汉瓦的温热与平平仄仄的酒坛相遇,传统格律不再是束缚灵感的镣铐,而成为贮存文化基因的琥珀。诗人以“玄奘取经”的执着重走张骞凿空的古道,实则隐喻着当代知识分子在文明传承中的精神苦旅——昆仑雪岭化作平仄峰峦,祁连月色凝为诗行标点,帕米尔高原的寒风淬炼出“虽苦犹甜”的创作哲思。
当瓦当的苔痕漫过电子屏幕,当航天器的轨迹勾连起古驿道的曲线,《诗怀远方》展现出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式保护,而是让传统文脉在当代创作中持续造血。党端婧以诗为桥,将长安城的晨钟暮鼓转化为宇宙尺度的韵脚,古老文脉与现代精神在此完成惊艳对接。
作者以“文心诗情”将抗疫时期的集体记忆升华为“新的黎明”,让《人间最美十月天》的咏叹与《岁月如歌》的沉吟构成复调叙事。这种创作不是逃避现实的云端漫步,而是站在精神高地的深情俯瞰,如同《冬之花》“她用了一生的期待/孕育出苍茫中怒放旖丽/在寒风中绽放的生命倔强。”
合上这本飘着墨香的诗集,航天器的轰鸣与盛唐的钟声仍在耳畔交响。党端婧用《云端之歌》证明,真正的诗人永远不会困守在地平线上,党端婧以诗为桥,在云端架起彩虹,让古老文脉与现代精神完成惊艳的空中对接,让云端成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空间。当“秦岭仙羽”掠过“城市人故乡心”,我们终于懂得:诗意的栖居不在他处,就在这永不停息的文明传承与创新之中。
作者简介:
郝秀琴,网名止水孤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实力派女作家,诗人。出版文学类著作多部。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文学研究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