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老师简介】
赏析人崔世峰,网名青山,西安市鄠邑区人。退休教师,爱好诗词,鄠邑区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龙風五社12期优秀学员,反哺龙风13期,现任龙风五社2514分院执行分院長。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诗词原文:
七排律•立春随吟
成海泉(内蒙古)
四季轮回直至今,立春时节又来临。
桥边恍似寒凌柳,野外依然雪罩岑。
举目迎风凭著意,挥毫泼墨寄随心。
花开紫塞人间梦,雁到青山众里寻。
玉女湖滨旋舞袖,东君月下抚瑶琴。
苍茫大地生机发,借景舒怀美酒斟。
赏析:
这首七排律围绕立春展开,先点明立春时节再度来临,尽管桥边寒柳、野外积雪,仍可见冬日余韵。但诗人迎风寄意,挥毫泼墨,畅想紫塞花开、雁归青山的春日盛景,还描绘玉女湖滨起舞、东君月下抚琴的美好画面,展现出立春后大地生机萌发,诗人借景抒情、饮酒抒怀的情景。
首联:“四季轮回直至今,立春时节又来临”,以直白的语言开篇,点明时间是立春,强调季节的循环往复,为全诗奠定了时间基础,引出对立春景象和感受的描述。
颔联:“桥边恍似寒凌柳,野外依然雪罩岑”,描绘了立春时仍带有冬日痕迹的景象。桥边柳树仿佛还被寒意笼罩,野外的小山依旧被白雪覆盖,通过“寒凌柳”“雪罩岑”这些具体意象,展现出立春时节乍暖还寒的特点。
颈联:“举目迎风凭著意,挥毫泼墨寄随心”,从写景转向写人。诗人迎着春风举目远眺,思绪万千,进而挥笔泼墨,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笔墨之中,体现了诗人立春时节的感悟与创作冲动。
腹联:“花开紫塞人间梦,雁到青山众里寻”,诗人展开想象,畅想春日里紫塞之地鲜花盛开,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景象;大雁归来,在青山间穿梭,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跃然纸上,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尾联:“玉女湖滨旋舞袖,东君月下抚瑶琴。苍茫大地生机发,借景舒怀美酒斟”,前两句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浪漫美好的画面,玉女在湖滨翩翩起舞,东君在月下轻抚瑶琴,营造出祥和愉悦的氛围;后两句则总结全诗,立春后大地生机勃发,诗人借眼前之景,开怀畅饮,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意境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既有冬日余寒,又充满春日希望的意境。前半部分通过对寒柳、积雪的描写,展现出立春时节的清冷与宁静;后半部分随着诗人的想象和情感抒发,描绘出花开雁归、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两种氛围相互交织,既有现实的冷峻,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勾勒出一幅独特的立春图景,让读者感受到季节交替时的微妙变化和生命的蓬勃力量。
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立春时节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寒柳、积雪、花开、雁归等,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如凭意、随心、寄梦、舒怀等,将诗人对立春的感受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使诗歌富有感染力。
2.想象与拟人:“玉女湖滨旋舞袖,东君月下抚瑶琴”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赋予玉女和东君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浪漫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
3. 对比衬托:诗中冬日余景与春日畅想形成对比,如“桥边恍似寒凌柳,野外依然雪罩岑”的冬日景象,与“花开紫塞人间梦,雁到青山众里寻”的春日盛景相对比,突出了立春作为季节转折点的特殊意义,衬托出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希望。
这首七排律紧扣立春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立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佳作。



【名家诗人简介】
成海泉,男,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高级职称。现居呼和浩特市。笔名:秋岭居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终身会员。曾于内蒙古诗词学会“第一届诗词高研班”,龙风世界文化中心九期集训院深入学习。进行了系统的格律诗、词、曲、赋、联理论研究。曾荣获2023年1月8日第一届世界文坛迎新春“文曲星飞天杯”名人名家重点文化工程七大卓越传承文学奖。曾于2024年3月荣获“龙风文化发展中心”颁发的传承中华诗词文化标兵奖。现任“国学雅韵社”总编,“国风燕赵诗社”副社长,“国风呼和浩特诗社”社长,作品发表于各诗词刊物和各媒体、中心网络微刊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