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都社火:烟火人间的民俗华章
文︱靳艳军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传统习俗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着民族文化的天空。武都社火,便是其中一颗极具魅力的星辰,扎根于陇原大地的沃土,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它不仅是武都人民欢庆节日的盛大仪式,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民俗百科全书,承载着一方百姓的生活记忆、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每当新春佳节来临,武都大地便沉浸在社火的热闹氛围中,那激昂的锣鼓声、绚丽的服饰、精彩的表演,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溯源:岁月长河中的文化印记
探寻武都社火的起源,就如同翻开一部尘封已久的历史典籍,那斑驳的书页间,记载着它古老而神秘的过往。社火,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庇佑。于是,人们通过祭祀土地神和火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祭祀过程中,人们载歌载舞,逐渐形成了社火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火不断发展演变,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表演形式。到了明清时期,武都社火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当时,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武都的各个乡镇、村落都会组织社火表演,人们身着盛装,走上街头,用精彩的表演来庆祝节日,祈求来年的幸福安康。这种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武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武都社火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密切相关。武都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秦巴山地、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交融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都社火吸收了秦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它既保留了北方社火的粗犷豪放,又融合了南方社火的细腻柔美,展现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
形式: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
武都社火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舞蹈、音乐、杂技、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种表演形式都独具特色,给人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舞龙舞狮:这是武都社火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之一。龙和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舞龙舞狮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好运。舞龙表演时,一条数十米长的巨龙在舞龙者的手中上下翻腾、左右盘旋,仿佛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在空中飞舞。舞龙者们动作矫健、配合默契,通过快速的奔跑、跳跃和翻滚,将巨龙的威武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舞狮表演同样精彩绝伦,狮子在舞狮者的操控下,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如搔痒、舔毛、跳跃等,时而威猛霸气,时而俏皮可爱,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高台:高台是武都社火中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民间艺术。高台通常由一根或多根钢筋搭建而成,上面固定着各种造型的人物和道具,形成一个立体的舞台。演员们站在高台上,身着华丽的服饰,扮演着各种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角色。高台的高度一般在数米到十几米不等,演员们在上面不仅要保持平衡,还要进行各种表演,如舞蹈、演唱等,其难度可想而知。高台表演以其独特的造型、惊险的动作和精美的服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了武都社火中的一大亮点。
旱船:旱船表演也是武都社火中常见的节目之一。旱船通常用竹篾、彩纸等材料扎成船的形状,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和彩带。演员们扮成船工和坐船的姑娘,船工手持船桨,做出划船的动作,坐船的姑娘则在船中随着船工的动作左右摇摆,仿佛真的在水中划船一样。旱船表演的动作轻盈优美,富有节奏感,演员们通过幽默风趣的表演,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秧歌:秧歌是武都社火中最具群众性的表演形式之一,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秧歌表演时,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手持彩扇、手绢等道具,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秧歌的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明快,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对白和表演,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秧歌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高跷:高跷表演是武都社火中一项极具技巧性的表演形式。演员们脚踩高跷,身高可达数米,他们在高跷上表演各种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翻滚等,动作惊险刺激,令人叹为观止。高跷表演的演员们通常会扮演各种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角色,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化着浓妆,在高跷上表演各种戏曲片段,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服饰与妆容:色彩斑斓的艺术表达
武都社火的服饰和妆容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社火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演员们的服饰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角色进行设计,如舞龙舞狮的演员身着龙袍、狮皮,色彩鲜艳,造型逼真;高台表演的演员身着华丽的古装,服饰上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如意;旱船表演的演员身着色彩鲜艳的彩衣,服饰上装饰着各种花卉和彩带,显得十分喜庆;秧歌表演的演员身着色彩明快的服装,手持彩扇、手绢等道具,充满了活力;高跷表演的演员身着古装或现代服装,根据角色的不同进行搭配,服饰上的图案和色彩也十分讲究。
社火妆容同样别具一格,演员们通过化妆,将自己的面部形象进行夸张和变形,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比如,扮演正面人物的演员妆容通常色彩鲜艳、线条柔和,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觉;扮演反面人物的演员妆容则色彩浓重、线条粗犷,给人以阴险、狡诈的感觉。此外,演员们还会在脸上绘制各种图案,如脸谱、花纹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武都社火的服饰和妆容,是武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和造型的巧妙搭配,展现了武都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审美观念。
文化内涵:传承千年的精神纽带
武都社火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它承载着武都人民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情感诉求,是连接武都人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在武都社火的表演中,许多节目都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牛郎织女》等。这些节目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传递给观众,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同时,社火表演也是武都人民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自豪融入到表演中,用精彩的表演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此外,武都社火还是武都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象征。在社火表演中,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表演和观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社火表演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化的交流融合。
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中绽放光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武都社火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现代文化的冲击、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社火的观众群体逐渐萎缩,传承人才青黄不接。许多传统的社火表演技艺和节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武都社火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武都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社火的研究和整理,组织专业人员对社火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服饰妆容等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编纂出版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书籍;加大对社火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社火传承人才;积极开展社火表演活动,组织社火队伍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比赛,提高社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社火的宣传推广,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社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社火。
在传承的基础上,武都社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些社火队伍在保留传统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节目。比如,有的社火队伍将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融入到社火表演中,使社火表演更加时尚、动感;有的社火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融入到社火节目中,使社火表演更具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些努力,武都社火在新时代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武都社火,社火的传承队伍不断壮大,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武都社火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武都社火,这一烟火人间的民俗华章,它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在武都这片土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它是武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守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武都社火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欢乐。让我们走进武都社火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去领略它的深厚底蕴,去传承它的精神内涵。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武都社火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靳艳军,1986年出生,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企业家、战略家、慈善家、辞赋家、诗人,现任靳氏集团董事局主席,西安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三所高校客座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秦商总会副会长。2020年荣获中国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24年影响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他业余时间从事诗词创作及红学研究,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物资善款2600余万元。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