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留痕
文/常明慧
1985年8月,我以合同制干部身份,从田家庄乡政府,被组织选拔到凤翔县总工会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总工会党组成员之一,晋升为付主任科员。
这七、八年,是我人生的青春时期,为自己的人生轨迹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印记。
当时,从农村工作转移到城市工作,适逢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县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组织,作用可大可小,在人们的印象中可有可无,对幻想当官发财的人来说,没有任何理由在此耗费心血,荒度青春。我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把自己美好的时光留给了工会事业。
农村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对城市特别是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国有、集体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管理体制依旧是计划经济,工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我是国家的主人,进了工厂门就是“铁饭碗”。生产的产品几十年来创新变化不大,成本居高不下。
这时候的农村、农民,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闲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积极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营生,长途贩运,商品流通加快,物美价廉的产品应用而生,个体摊点如雨后春笋般很快生长,对城市的工业、商业、供销、运输、建筑等行业均程度不同的受到冲击。
面对变化了的环境,身处城市的企业,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滞后,经营理念的缺失,产品的老化,生产经营出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倒置产品销售不畅,职工上班活路不足,出工不出力,出工无活干,工资无保障,职工生活困难。特别是商业、供销行业,随着市场的放开,首当其冲,待在柜台内,背靠百货却无生意可做。建筑、运输业由于受私人车辆运营的影响,更是经营困难,运转遭遇各种挑战,大部分工厂停工停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如何维护工人的权益,非常棘手。让我幸运的是,当时所在的县总工会主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干部,面对挑战和困难毫不畏惧,积极组织工会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全面掌握职工思想和生活状态,满腔热情地接待职工来信来访,理直气壮地与有关各方依法依策解决工人的正当诉求,为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奔走呼号,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就企业改革和经营体制、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行专题协商,有关部门当会表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参与调查并撰写的调查报告被陕西省、宝鸡市总工会刊载,《县工会工作特色和途径试析》论文获得了宝鸡市理论证文一等奖,受到表彰奖励。我所在的县总工会被评为全国地方工会先进单位。
工会工作的实践,真正让人感到,不论什么单位,只有自己有作为,才有地位和尊严;只要有能力和责任,才能有利益和幸福!
社会改革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每次变改说到底,就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包括积累的财富如何分配,怎么样分配才能公平、合理,不同的体制、政策、阶层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就是贪婪的,把利益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很难想象是一种什么心态。人的基本欲望是生存,生存危机才是人们奋斗的根本动力所在。为谁奋斗,向何处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选择和人生追求。
农村改革,主要生产资料土地按人分配,包括几十年集体积累的财富,即就是分配的时候,由于当道者的私心,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和不公,但对农民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只要改革的方向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改革后,农民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勤劳苦干,基础的差异会逐步缩小,社会矛盾趋于平缓,农村逐步实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而城市改革,特别是长期积累的国有、集体资产,让个别人承包,甚至到后来的出售变卖,加之,大部分企业资不抵债,而债务大多数是国有银行的贷款,经营好时,所谓的精英人才获利颇丰。一旦破产,破的还是国家的,特别是出售,心怀不同动机的人,只要拿出很少的现钱,就得到了很多的财富,因为,在出售企业前,首先要进行资产评估,而好多企业的债务和债权相抵后,净资产所剩无几,大多数资产都背负着在计划经济时,争取的国家银行贷款,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不得不出台政策,减免企业或展贷缓缴银行贷款,甚至无偿予以核销和减免处理。
这样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利益扭曲,极少数权贵和所谓的能人,在改革中轻而易举的取得了第一桶金,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大部分职工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家庭。出现了经济好与不好,企业盈利多少,收入差距无可避免的拉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尴尬现象令人费解,一至于社会上对政权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产生怀疑和动摇。价值观,世界观多样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倒置一切向钱看,社会公德,道德品行、评价标准、衡量社会的价值和公平、正义不协调,与社会进步相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人甚至以为,牺牲了前辈艰苦创下的基业。
这一时期,发生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 6.4”事件,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命运前途,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当时,的确难以了解事件的真相,是支持还是反对,是旁观还是参与,作为一个理智键全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国家的富强,人民大众的呼声和个人的言行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就积极参与,凡是损害国家利益和形象,践踏民族尊严的就旗帜鲜明地抵制,不要被舆论所误导。要通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尽管自己左右不了发生矛盾的走向,但不要盲从,给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违背自己的初心和良知,报憾终生,为之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新的挑战和麻烦。
由此可见,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比如国家政策的调整,自己工作的变化,机遇与挑战都在不断地向你袭来,不论在什么情势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从一个人的良心,做人的其吗标准岀发,坚持做人的原则和信念,作出基本的决断。这样的决定,即便是错了,也不愧于心。
事实证明,无论怎样,工作要争取好成绩,穷富看淡点,关键在骨气,使自己的才能在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作用。
1992春节刚刚过去,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被选派到一个乡参加社教,时达三个月,社教结束后,被组织留在了乡政府工作,又一次接触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需求,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就在“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时候,又一次告别了农村,响应下海的浪潮,依然离开了广阔天地,前往一个国有企业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常明慧,陕西凤翔人,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理事,政工师职称。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先后在公社从事通讯宣传工作,在凤翔县总工会工作七、八年,一九九三后在企业从事管理、党务、宣传工作。热爱文字工作,喜欢记录工作和生活中滴点体会,衷情于山水,对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心存敬畏。
(审稿:杨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