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风景线(散文诗)
作者/苏志文(甘肃)
六月的蝉鸣里,她第一次系上红领巾。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将她的影子印上课桌印上白墙,像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茎,在优美地生长。课桌上的铅笔屑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她低头写着生字,马尾辫在颈后轻轻摇晃,仿佛一只振翅欲飞的蝶芳。
那时的她,总是穿着白色的校服裙,裙摆上沾着操场的青草香。课间时分,她与同伴们在沙枣树下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风摇铃铛。树影斑驳,在她稚嫩的脸庞上投下细碎的影光,宛如时光的画笔在描绘一幅未完成的水彩图样。
升入初中那年,她剪短了长发。镜中的少女有着清澈的眼眸,像是盛满了整个夏天的星光。教室后排的座位上,她开始偷偷阅读诗集,在课本的边角写下零散的诗行。窗外的槐花开了又谢,她的字迹渐渐褪去雅气,多了几分清秀的棱角和圆方,那是她的语文老师在她的梦里播下庞中华团队的影响。我也长有一双手,何必让我的老师独自辉煌!她想。
体育课上,她第一次穿上了运动短裤。修长的双腿在跑道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汗水浸湿了额前的流苏。她听见风在耳边呼啸,听见自己的心跳与脚步声交织成青春的韵律,隐隐生发成最美的华章。那一刻,她似乎听见了成长的声音,像春笋破土,像红梅绽放。
初二那年,她爱上了绘画。素描本上,她用铅笔勾勒出校园的美丽轮廓;老旧的校房、爬满藤蔓的围墙、开满紫藤的长廊。她的画里总有一个背影,或静坐,或漫步,或仰望天空。那是她对自己的凝视,也是对未来朦胧的期许。
雨季来临时,她开始写日记。墨蓝色的钢笔字迹在纸上流淌,记录着少女的心事:对语文老师的仰慕,对期中考试的忐忑,对某个学霸兄长的悸动。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时光的节拍器,为她的青春伴奏。
初三的春天,她重新留起了长发。发丝垂落肩头,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栗芳。她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会在镜子前反复整理衣领,会为一条丝巾的系法纠结许久。她的书包里多了一支淡粉色的唇膏,偶尔会在课间偷偷涂抹,然后又迅速擦去,大概在掩饰什么,又像是在期待什么。
毕业典礼那天,她穿着洁白的连衣裙站在讲台上发言。阳光透过礼堂的彩绘玻璃,在她身上洒下斑斓的光影。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方。那一刻,她仿佛看见了未来的自己:不再是那个怯生生又大冽冽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从容自信的少女。
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她回头望了望生活了三年的校园。紫藤花依旧开得热烈,操场上传来学弟学妹们的欢笑声。她轻轻抚过胸前的校徽,感受着金属在稍挺高度的微凉。这是她青春的印记,也是她蜕变的见证。
夏日的晚风里,她漫步在河提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多年前那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女孩。但此刻的她,已经长成了另一番模样:身姿挺拔,步履轻盈,目光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虽然是母亲让来看守果园,但她却恨悠悠地看着青青的苹果还未泛出成熟的红光,而黄河却后浪推着前浪,急急忙忙去沐浴东海的龙王。
她成了街角的一道风景,引得路人频频回首。不是因为她有多美,而是由于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既有少女的纯真,又带着几分成熟的韵味。她像一首未完成的爱情诗,让人忍不住想要读下去,想要知道接下来的章节,还想要接续上自己浪漫的想象。
夜幕降临时,她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光。她知道,这只是她人生的序章,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她去探索。但此刻,她只想静静地感受这一刻的美好:少女时代的尾声,青春乐章的高潮,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线,又从美丽的乡村连接到都市的学堂。
月光洒在她的肩头,为她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晕。她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刻,她成了自己的风景,也成了祖国的风光。在这条名为青春的路上,她始终温暖成最耀眼的那朵花香。
1990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中华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