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与灵思之魅
——品桑恒昌先生《诗人》
孙祝田
诗 人
桑恒昌

做不做诗人
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做一个诗做的人
桑恒昌先生的这首《诗人》,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诗学哲理与审美意趣,引领我们走进审美全息的大诗境界。
诗中“做不做诗人,并不重要”,看似轻描淡写地否定了“诗人”这一身份标签,实则是在引导我们跳出对诗歌创作仅停留在身份界定的普通感知。在很多人眼中,成为诗人似乎意味着拥有特定的光环与地位,但桑恒昌先生却认为这并非关键。
“重要的是做一个,诗做的人”,这才是整首诗的核心与升华之处。“诗做的人”,绝非简单地指会写诗之人,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从意境角度看,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个人周身散发着诗意的光辉,其言行举止、思想情感都被诗化。他能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世界,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细微褶皱,把世间万物都融入自己的诗意宇宙。
在审美全息的范畴下,这样“诗做的人”达到了一种全方位感知与表达的境界。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感官的体验,而是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所有感官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思想、想象等深度融合。真正的诗人,就是这样,在描写春天,他不仅能看到花朵的娇艳、听到鸟儿的啼鸣,还能嗅到花香、触摸到春风的温柔,更能从春天的蓬勃生机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体悟出生境中意志与智慧的独到之魅!真正的诗人将这些丰富的感知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也能全方位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意境中,实现审美全息。
普通的诗歌创作,或许会在语言表达、意象选取等方面遭遇“瓶颈”,但“诗做的人”却能突破这些局限。他们凭借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和对世界的热爱,打破常规的创作思路。因为他们本身就生活在诗意里,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创作的源泉,无需刻意雕琢,诗意自然流淌。他们用生命写诗,诗便是他们生命的映照,这种境界远超普通的诗歌创作,是一种大诗境界,真正实现了审美全息,让诗歌成为连接自我与世界、心灵与万物的桥梁 。
[诗人简介]:桑恒昌(1941—)男,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并在国外出版诗集。评论文章500多篇。另有三部专著:《桑恒昌论》《桑恒昌诗歌欣赏》《桑恒昌一个诗做的人》《山东文学通史》对桑恒昌的评价写道:“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诗评鉴者]: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孙祝田诗评鉴系列,多有合作出书,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济南市退休语文高级教师 王炳强 组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