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芬:初二“回娘家”

60年代末(1969年),大年初一,7岁的我穿着新衣服在我们孙家家族10余户人家拜年,得到了数不胜数的水果硬糖,且吃得一块不剩,实实在在过足了糖瘾!呵呵,可谓喜上眉梢,笑逐颜开,那叫一个恣啊!初二呢,我又高高兴兴地跟着哥哥走山路替母亲回娘家——去姥娘家。虽是辛苦,但也快乐。因姥爷给我准备了黄澄澄的橘瓣糖,等着我这个“糖迷”去吃呢。那吃糖的光辉“形象”在我的《过年糖缘》《三代“糖迷”》中有所述。
初二替母亲回娘家,从7岁到14岁,年年如此。一开始,哥哥领着我走山道去姥娘家。再后来,我领着老二娟妹和我婶婶的俩妹妹(她姥娘与我姥娘同庄)一块走姥娘家。我和妹妹每人挎着一个红包袱。一个(白馍馍,2包桃酥)送姥娘,一个(白馍馍,2包带有砂糖的饼干)送大姨。婶婶家的俩妹妹则挎一个红包袱走姥娘家。我们是结伴而去,不同回。
山路崎岖不平,在雪地里,一步一滑地深一脚浅一脚地探路前行。不知走了多久,到了黄崖庄,全身也慢慢热起来,我们4人个个兴高采烈,甚至“嗷——嗷!”“啊——啊!”“嗨——嗨!”叫个不停,听回音,特爽!已走了2/3的山路,下坡再走半小时,即可到马家庄我姥娘家了。我们就像撒欢的兔兔、狗狗一样开心雀跃!到姥娘家了,我俩刚进院子,就喊:姥爷,过年好!姥娘,过年好!姥爷姥娘笑呵呵地连忙应答:好好!好好!姥爷总是先捧出橘瓣糖与我。我便毫不客气迫不及待地“咯嘣咯嘣”吃起来;姥姥总是给我俩冲上一碗小米粉面黏粥,还加上一勺红糖。热气腾腾的带有粉米面的特有香味熨贴了我俩一路奔波的辛劳。初三还要再挎着红包袱去槐峪庄我大姨家……

小时候“回娘家”是我们替母亲回娘家——走姥娘家,是被宠的小辈看姥爷 姥娘,是久远的幸福与甜蜜!
后来,长大了,参加工作了,结婚了。初二是名副其实地回娘家。结婚后,婆家与娘家同庄,方便得很。只不过是婆家是淄陶双职工家庭,娘家是一工农结合家庭。初一在婆婆家过,初二回娘家。早上,一家三口带着笑容,带着祝愿,带上两瓶红酒、1斤酱牛肉、几盒糕点、一兜苹果兴冲冲、美滋滋地回娘家了!路上碰到相识的亲朋好友打个招呼问个好。“过年好”“过年好”的问好声不绝于耳。
到了孙家胡同,走进我家四合院。儿子在院子里就大声喊:姥娘!过年好!我也喊着:妈,过年好!妈忙不迭地答应着:过年好!好!我妈总是宠着我,更宠着我儿子。年前我孝敬她的钱,她都一个子儿不剩地返回来,再送给我儿子压岁钱。过一会儿,渭二村的老二娟妹一家三口,矾场村老三花妹一家三口骑着摩托车也进门了。加上我哥一家三口,热闹、喜庆的场面便开始了!
北屋三间房,里间一桌,外间一桌。摆上佳肴,斟上美酒。欢声笑语,你唱罢来我登场,开怀畅饮,男饮白来女品红;推杯换盏喜洋洋,欢呼雀跃,喜了三小子乐了一千金……母女有说不完的话,爱绵绵;姊妹有道不完的语,情切切。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像这样的“回娘家”与妈妈相聚的“全家福”的家庭“电影”只上演了15个年初二(1986年-2000年)。那么少,那么短,我还没演够,就永远画上了句号。我多想让那“全家福”的电影继续演下去……

如今年初二,儿子们走丈母娘家了,初二我便回渭头河两个妹妹家。她们住上下楼。
今年的初二,我拿着几块去香港买的外国巧克力,提了两箱牛奶,准备了7个200元的红包(奖学金),送给上学的孩子们。一到淄川车站,外甥女和老三花妹就开车接我。路上老三花告知:老二娟建议我们姊妹们,今年初二去青州古城玩,咱们来一个别具一格的“回娘家”!我一听,顿觉此建议不错,举双手赞成!于是乎,车到渭头河,准备一下,即刻两辆车(二妹夫司机,姊妹三人;外甥女司机,三妹夫与重外甥女)走高速前往青州古城。高速路上车少,畅通无阻,一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已是中午1点。停车来个野餐,也别有风味的。支下折叠桌椅、交叉,拿出备好的食物,每人一杯开水,一个煎饼卷酥锅,就佳肴,吃得那叫个津津有味!吃罢午餐,就开始游青州古城了。
年初二这天,青州古城热闹非凡。游客众多,各种小吃如马蹄烧饼、肉烧饼、糖葫芦、臭豆腐等让人垂涎。古城内年味浓厚,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小风车随风转,漂亮汉服舞翩翩。男女老少悠哉乐哉,走街串巷尽逍遥。我们一行来到“隆盛糕点”专卖店,因已两年未享其美味了,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了3包蛋糕和3包蜜三刀以品尝。没想到二妹夫直截了当买了3大件隆盛糕点礼盒,每家一份。真可谓满载而归,不仅欣赏了美景,而且还品尝了一次独特的美食——竹丝糖。其像发丝一样的竹丝糖,比棉花糖更好吃,放在嘴里瞬间即化,丝丝绵绵甜甜,不一样的风味,忘不掉的味感。呵,绝了!

年初三,三家人在渭头河老三家大团聚。大的10人(缺席2人);小孩4个(缺孙女和亲戚家重侄女,其红包由儿媳妇代领,我重侄女交我嫂子代领)。就餐前,我郑重其事宣布:从今年开始,我每年过年给上学的孩子们发红包——200元奖学金,有希望,有期待,有鞭策,有鼓励,有憧憬,有祝愿。一杯杯的美酒任我饮,一盘盘的佳肴任你尝。蛇年祝福接二连三:“乙巳开启,福运满满;新春来临,喜乐多多。
在这吉庆祥和之际,祝福你我平安健康、阖家欢乐、万事顺遂!”“大年初三喜气扬,喜乐祝福到身旁。愿大家蛇年财广进,吉祥如意体康健!”“愿我们彼此平安、健康、好运,愿去年千般皆如愿,新年万事定称心!”“正月初三福门开,好运连连喜盈怀,金玉满堂富贵来,家宅平安福添彩,愿你我福禄寿喜全,顺心顺意乐开怀。初三吉祥安康!”还是我家老二娟妹说得好:“祝我们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祝我们的孩子事业有成!祝我们孙子辈茁壮成长!”其祝语简练、朴实又全面。三家聚会在欢声笑语的祥和气氛中结束。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愿此时同欢乐,此景共长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故有不一样的初二“回娘家”。小时候,作为晚辈,是替母亲回娘家;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作为子女,是真真正正的回娘家;而现在,又作为长辈,成爷爷奶奶辈了,又回老家“回娘家”与姊妹大团聚于渭头河了(哥有病,不方便聚,我们姊妹聚后过去给哥嫂拜年)。年龄不同,心境不同,年味亦不同。大年初二回娘家图的就是家人们聚在一起叙旧、话家常,既增进感情,也温柔岁月。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安康顺遂、家庭幸福。

今天是年初六,孙子没在我家缠着我,粘着我(我这个“看孙倌”室内陪他踢足球、打扑克,晚上讲故事陪睡,不得闲),故有暇写下此文以纪念之,回味之,怀念之——那曾经的“回娘家”和现在的“回娘家”。

作者简介:孙玉芬,新时代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生于1962年。1985年毕业于淄博师专(后曲师大),于山东辛店电厂工作32年,其中从教21载。写过教学论文和豆腐块,余暇喜欢看看书,动动笔;赏赏景,拍拍照。喜欢朗读,自娱自乐,像蝴蝶般生活,过精彩人生。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